高校開設創新創業課 聽聽校長怎麼説

2015-12-16 14:06:00    來源:新華網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源頭活水,也是優質人才應該具備的重要素養。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作為社會未來棟樑與建設者的大學生,自然成為創新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如何提升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在“雙創”背景下,佈局好高校今後的教育工作,既是國家的重要著力點,也是各大高校校長們的深深關切。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意見》要求,高校要面向全體學生開發開設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課程要納入學分管理,建設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群。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2016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從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對全體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

  從這兩份沉甸甸的文件不難看出,國家層面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視,所有創業指導方案為未來的“創客”們又添一層保障。

  不僅如此,在剛閉幕的2015大學校長論壇上,“如何讓創業夢想照進現實”也成為校長們聚焦的核心關鍵。

  在高校與創新創業的關係上,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副書記趙旻認為,“創業”過去很長時間被認為是理工科大學的問題,但實際上,它對於每一個學生都適用。大學應該為學生提供創業的平臺和指導。東北大學校長趙繼認為,創新和創業是一個整體,創業的前提是創新,“我認為創新創業是一種教育,重在育人。”山東大學副校長胡金焱也認為,大學裏創新創業的一個核心詞是創新創業教育,通過教育播下創新創業的基因。創業一定要與專業教育、大學教育結合起來。安徽大學校長程樺認為,創業是一種職業的選擇,創新、創業要貫穿于大學的整個教學過程中。

  對於大學生創新創業應該具備哪些心理素質,河南大學常務副校長趙國祥認為,大學生創業必須具有創業的良好潛質,具有基本創業的能力和技能,要對市場有一個深度的分析,還得具有迎接挑戰、接受挫折的心理素質和敢於在失敗中奮起的勇氣。中山大學副校長顏光美特別強調的是,學生創新創業的衝動有多強、毅力有多強,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如果沒有那種特別強烈的驅動力,創業一般不會成功。”

  對具體的創業路,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副書記趙旻認為最關鍵的是選題,“新時期的創業,不光是辦一個店,關鍵在於選題,要把最新的思維加進去,體現高知的創業的特點。比如‘伏牛堂’,它是用網際網路的思維辦米粉,成為了走遍天下的一個品牌。”

  武漢大學黨委常委、總會計師應惟偉表示,大學生創業的時候,首先要尋找能力互補的合夥人,“比如,法律不行,可以找個懂法律的合作夥伴;技術不行,那就找個技術強的。找的合夥人要能補你的短板。”當企業看到一定希望和曙光的時候,尋找外部資金很重要。好的天使基金或者風險投資基金,給你的不僅僅是錢,實際上扮演的是一個教練的角色。

  東北大學校長趙繼則向大學生創業者建議,一個高新技術産業要走到底、走得好的話,要做到“一二三四”:一是要有一個企業領袖;二是要有科學家團隊和管理團隊兩支隊伍;三是要實現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秩序價值三種價值;四是商業模式、資本模式、技術模式、管理模式四種模式也特別重要。(文 / 王瑩)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