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智慧財産權力量 繪就創新創業藍圖

2015-12-03 10:22:00    來源:國家智慧財産權局    

集聚智慧財産權力量 繪就創新創業藍圖

——寫在第九屆中國專利周舉辦之際

  融入創新洪流,擁抱創業夢想。11月30日,以“強化智慧財産權運用保護,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主題的2015年第九屆中國專利周拉開帷幕。全國智慧財産權系統緊扣創新主體的創新創業需求,圍繞強化智慧財産權運用,引領創新創業模式變革,優化市場競爭環境,釋放全社會創造活力,催生更多創新創業機會這一主線,匯聚力量、奏響強音,以更加強有力的智慧財産權運用和保護措施,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扎紮實實向前推進。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當下,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速進入換檔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所擔當的角色至關重要。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我國每天新增的企業數量將近1萬家,消費佔GDP的比重已經超過60%,服務業比重接近50%。特別是高技術産業增速明顯快於整個工業,新技術、新的商業模式和管理方式正在以過去難以想像的方式拓寬中國經濟的地平線。應該説,在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發展的動力之源,就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計、強國之策。站在“新常態、萬億級”的新起點上,空前活躍的“雙創”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成為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新引擎。

  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離不開更加公平、完善的投資環境和市場秩序。為讓創業創新蔚然成風,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涵蓋智慧財産權在內的政策措施。為鼓勵科技人員大膽創新、放心創業,“加強智慧財産權運用和保護”數次出現在國務院常務會議議題和推進“雙創”的若干政策文件中。針對不同類型的“雙創”活動群體,全國各地圍繞改革市場準入,拓展投資渠道,完善創新創業平臺等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斷推出産業引導基金、眾創空間、智慧財産權等優惠措施,負面清單、責任清單、離崗創業和休學創業等一系列新的政策工具。支援“雙創“的政策綠色通道、專業化服務通道、金融資本通道正在不斷拓展,有力促進了創新創造能力的提升。

  無論是政府驅動創新還是市場驅動創新,都和智慧財産權密切相關。有一句話講得好,保護智慧財産權就是保護創新,用好智慧財産權就能夠激勵創新。應該説,智慧財産權既是創新的原動力所在,也是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的橋梁。智慧財産權是實現從科技強到産業強再到經濟強的非常重要的中間環節。這是因為智慧財産權制度本身蘊含著三個重要機制,它既是新型産權安排機制,又是科技創新激勵機制,還是一種有效的市場機制。只有在這樣的規則下,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科技成果才能走完“最後一公里”,順利實現産業化。當前,“雙創”的時代潮流雖然已經形成,但創新整體效能還需顯著提升,必須進一步完善創業創新政策體系,加大智慧財産權相關政策落實力度。

  應該看到,在眾多助力“雙創”的制度創新中,加快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産權制度,保護好創業者的合法權益,可以讓創業者免除許多後顧之憂。對於極具創新潛力與活力的小微企業,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密集出臺了多項扶持優惠政策,積極營造有利於智慧財産權運用和保護的法治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崇尚創新創業的文化環境。2014年10月,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印發《關於智慧財産權支援小微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今年9月,國家智慧財産權局等5部門聯合製定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智慧財産權運用和保護助力創業創新的意見》。目前,一系列政策措施已形成一套激勵創新創業的智慧財産權“工具箱”,力圖充分發揮智慧財産權聯結創新與市場的橋梁紐帶作用,充分利用智慧財産權制度的激勵保護功能,激發大眾創新創業熱情,釋放全社會創造活力。

  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創業的土壤是機制和環境。只有當創新成果的價值得以最大化實現,創業者的權益得到有力保護,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才會義無反顧投身創新創業浪潮。我國有超過50萬家科技型小微企業,這些企業對智慧財産權依賴性高,但抗風險能力差,包括專利申請、審查、運營、質押融資、行政執法等在內的有關支援政策,是保障創新創業成功的重要條件,是激發創新創業熱情、保護創新創業成果的有效支撐。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完善政策支援體系,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和運用,智慧財産權制度能夠更好地為創新創業添油助力。展望未來,集聚智慧財産權強國建設的堅強力量,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中國經濟必將在“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創新創業熱潮中實現提質增效升級。(智慧財産權報評論員)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