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創業導師不能只會紙上談兵

2015-12-02 08:52:00    來源:南方報網—南方日報    

  劉茜

  評論眼:本世紀初開始,“大學生創業”就成為高等教育的熱門詞彙。可是,事實是無情的:大學生創業率極低,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更低。前者不到大學畢業生數的1%,後者也只有整個創業數的1%不到,結合兩者計算,每年600萬之眾的大學生,僅有幾百人能成功創業。雖然大學生創業教育轟轟烈烈開始了,但一系列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存在師資缺乏、教育理念陳舊、內容單一、效果不佳等問題。尤其是有創業經驗的老師缺乏更是創業教育最大的短板。

  “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大學生作為創新創業的生力軍,格外引人關注,也被寄予無限希望。然而説起應屆畢業生創業,相信不少人會搖搖頭——自己還是愣頭青,能成功嗎?

  這種質疑也不無道理。我們看到從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開始,“大學生創業”就成為高等教育的熱門詞彙,當時各類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風起雲湧,在一幫網路英雄的造勢下,很多大學生都做起了創業夢,那時,撰寫創業計劃説明書很是時髦。此後的10年間,無論是政府部門、高校,還是社會輿論,都對大學生創業寄予厚望,可是,事實是無情的:大學生創業率極低,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更低。前者不到大學畢業生數的1%,後者也只有整個創業數的1%不到,結合兩者計算,每年600萬之眾的大學生,僅有幾百人能成功創業。

  近年以來,我省已相繼出臺多項支援政策,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其中,就包括已正式下發到各高校,總計2000萬元的“攀登計劃”廣東大學生科技創新培育專項資金。但是,大學生創業仍舊沒有太大起色。給大學生創業潑冷水的企業家倒越來越多。

  大學生創業素質較差何因?有不少教育人士將這歸因于大學生創業教育太過薄弱。教育部也開始意識到了此問題且強調,高等學校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將創新創業教育面向全體大學生,納入教學主渠道,結合專業教育,貫穿於人才培養全過程。將加強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教育教學改革重點內容,深化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

  雖然大學生創業教育轟轟烈烈開始了,但一系列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存在師資缺乏、教育理念陳舊、內容單一、效果不佳等問題。尤其是有創業經驗的老師缺乏更是創業教育最大的短板。

  據記者了解,目前各大高校創業學院的老師大多數是從各個院係“轉型”而來的,他們都是在傳統教育體系中成長,且從校門到校門,從未離開過校園、離開過三尺講臺,缺乏創新創業經歷、經驗,讓他們教大學生創新創業,或許從理論上能講得頭頭是道,但真的要指導學生創業,可能也是一頭霧水。

  創新創業是門實操性很強的新課,教師在創新創業上有實戰經驗,教起學生來才能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教學才有針對性,對學生才會有吸引力與啟發性。沒有實踐經驗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大概也僅會紙上談兵。當然不少高校也有已經成為“老闆”的教師,可他們又忙於自己的公司,抽不出更多時間與精力來教學生。

  創新創業教育,教師是主導因素。因此專家建議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從教師抓起,高校培養創業教師也應該讓他們先“下海”游泳。如今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行彈性學制,保留學籍、休學創業,有專家建議也應該給高教教師這些待遇,保留教籍創業或者邊創業邊教學。例如引領創新創業教育的美國斯坦福大學,為激勵教師親身參與創新創業,更好地指導學生創新創業,規定教授負擔學生的部分學費,碩士和博士更多。為了籌措學費,教授就要憑著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與企業建立密切的産學關係,以獲得企業委託研究項目與資金。許多企業像英特爾公司那樣,每年都向該大學注入大量資金,委託教授帶領學生參與項目研究和開發。

  除了高校培養更多的創業教師外還應該在社會上聘請一批曾經創過業的成功人士或者退居二線的企業家。國外許多公立大學在開設創新創業課程時,與其選擇一些理論紮實的專家和教授,更傾向於有實踐經驗的教師——聘用一些有著高等教育背景、自己開設公司、有著豐富創業經歷的中小企業家當兼職教師,有助於學生獲得更多更實用的創新創業知識。如澳大利亞的公立大學,專職與兼職教師比約為4:6。

  然而在目前高校聘用門檻卻是越來越高,連三流大學也非博士不要,而那些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創業者大多讀了本科後,都沒有時間再回學校讀書拿文憑了。這些有創業經驗的人往往因文憑被擋在高校的門外。因此多數高校辦創業學院不得不讓一些年輕教師轉型擔當,“趕鴨子上架”。

  因此許多專家呼籲,在鼓勵和支援各類創新創業學院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新創業實踐和創新模式實戰演練機會,多利用孵化基地和平臺支援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同時。更要鼓勵高校聘請創業成功者、企業家、投資人等校外人士兼職創業導師,對創業學生實行一對一指導;對專職的創業教師聘用要有相應的政策支援而不能因為文憑而有所限制。

  作者為南方日報記者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