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專題  >   時政  >   2013  >   兩岸共圓中國夢  >   最新消息  >   正文

中關村以“創新”開啟“中國夢”

2013年04月18日 10:38 來源:中國廣播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走轉改”系列報道《傾聽北京 》採訪團17日來到北京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圖為由王求臺長(右二)率領的採訪團在了解北京科興的疫苗生産設備。(記者 涂傲/攝)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北京的中關村在中國人心裏,有著沉甸甸的分量:這裡是“新中國科學從這裡出發”的科學城、是象徵市場經濟變革的“電子一條街”、是中國網際網路的發源地。而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中關村又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系列報道“傾聽北京”採訪團昨天(17日)深入中關村採訪,感受到的是銳意創新的熱情。人們在思考:如何培育在全球具有技術主導權的産業集群和一批在全球具有話語權、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如何催生一批對行業具有顛覆性、推動人類生産生活方式發生變革的原創性技術?

  H7N9禽流感疫苗有望10月問世 研發人員稱有信心控制疫情

  在中關村,流傳著“三個企業家找到三個科學家,成就三個知名企業”的經典故事,其中耳熟能詳的是柳傳志找到倪光南,開發出了中文卡,成就了聯想公司;張玉峰找到王選,開發出了鐳射排版系統,成就了方正。按照中關村裏每10年劃分1代創業者的流行説法,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尹衛東已經是第三代創業者了。

  尹衛東:一直在事業單位做研究,92年在唐山創辦第一家公司,折騰了很久,到了2000年,研究都做完了,但是找不到資金,就被北大的陳章良和潘愛華吸引來了,我帶著在唐山的團隊和技術跑到這裡來創業。10年前來這個地方的時候,還是一片果園。這就要感謝北京市,那時候就發展生物科技。

  透明的小瓶,綠色的膠塞瓶蓋,一支支拇指粗細的疫苗排著隊,順著傳送帶,從分裝間進入包裝間。用尹衛東的話説,在中關村,科興不是個大公司,但就在這裡生産出了全球首支甲流疫苗、中國第一個甲肝滅活疫苗,以及SARS滅活疫苗。隨著H7N9禽流感疫情的爆發,這裡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我國自主研發的H7N9疫苗有望在10月份問世:

  尹衛東:H7N9這個毒株世界衛生組織正在配,正常情況下應該在六月份能獲得,獲得之後就在這個車間裏,迅速生産疫苗。經過臨床研究,可能到了九、十月份就能提供給大家。

  記者:你研製的這些東西將來會對抑制公眾恐慌起到很大的穩定劑的作用。對於H7N9,能夠達到一個怎樣的程度?

  尹衛東:H7N9這個疫情,我覺得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因為我們已經完成了一系列的科學研究和産業化的準備,我們有足夠的能力來研發和生産這個疫苗

  "兩年出一個新疫苗"這是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卻正是科興的目標,除了H7N9外,手足口疫苗也通過了三期臨床試驗,有望於今年下半年獲批上市。

  尹衛東:大家關心像我們這樣的企業,研發投入是銷售收入30%,不是10%%。所以我們這樣的企業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研發上肯于大幅度的投入。

  2012年10-11月中央臺臺長王求率走基層採訪團赴雲南採訪報道

  走進武警森林部隊 探訪官兵訓練和生活不為人知的一面

  走進武警交通部隊:中國築路軍的西部傳奇 圖集

  專題

  2012年10月中央臺臺長王求率走基層採訪團赴河北採訪報道

  走進全國“低碳城市”領跑者保定:太陽能深入居民生活

  探訪保定“油條哥”的快餐店:草根道德模範暖人心圖集

  專題

  2012年5月 中央臺臺長王求率走基層採訪團赴新疆採訪報道

  走進烏魯木齊市天山區黑甲山片區:告別棚戶區 安居暖民心

  走進昌吉州榆樹溝鎮:回民新村民富居安的幸福生活圖集

  專題

  2012年4月 中央臺臺長王求率走基層採訪團赴貴州採訪報道

  走進遵義湄潭縣核桃壩村:基層黨組織一心一意為人民

  走進黔西縣百里杜鵑景區:新農村新生活

  採訪記錄百姓生活幸福片段圖集

  專題

  2011年9月 中央臺臺長王求赴河南許昌近郊蔬菜生産基地採訪

  [新聞特寫]在自家田裏當工人

  近窺河南“菜王”本色 感受現代農業魅力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