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專題  >   時政  >   2013  >   兩岸共圓中國夢  >   最新消息  >   正文

向世界展現“中國夢”(文化問答)

2013年04月18日 10:35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今天,享有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和現實需求。為讓廣大讀者進一步了解當前我國文化發展的概貌、對外文化交流的未來方向和熱點問題,記者近日專訪了文化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趙少華。

  記者:隨著美術館、博物館的免費開放,廣大公眾親身體驗到了文化發展的福利,享受到文化服務的便捷,能否請您談一談近年來深化改革為公共文化建設帶來的新變化?

  趙少華:近年來,文化系統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文化建設,不斷探索新形勢下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樹立新的文化發展理念,文化改革發展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在文化改革方面,隨著體制、機制改革的深化,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的改革任務基本完成,文藝院團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在公共文化方面,文化惠民工程、文化資訊資源共用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等不斷推進,隨著公共文化設施的免費開放,文化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在文化遺産保護方面,通過不遺餘力地搶救和生産,加快建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等,使我國自然、文化遺産,非物質文化遺産得到了更好地保護,民間文化藝術得到了繁榮發展。

  記者:文化事業和産業發展被比作“雙輪驅動”。作為朝陽産業,近年來我國文化産業正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請問今後的發展有哪些重點規劃?

  趙少華:一是通過出臺政策和指導服務,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文化領域,推動擴大投資和出口,優化文化産業結構,增強多樣化供給能力。二是加快文化産業與相關産業的融合,增加文化創意附加值,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三是推動實行差異化區域文化産業發展戰略,使民族民間演藝、民族民間工藝品、地域特色文化體驗、地方特色文化産品等特色文化産業群不斷涌現,實現“文化富民”。

  記者:近年來,對外文化交流多姿多彩,在國際舞臺上引發了一輪廣泛的“中國風”、“中國熱”,能否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趙少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心下,對外、對港澳臺文化交流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可以用五個變化概括:第一個變化是,人文交流與政治互信、經貿合作一道,共同構成國家間合作夥伴關係的戰略支柱。我們推動建立中美、中英、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深化了中俄、中日、中德等雙邊文化磋商機制,促進了與歐盟、東盟、上合組織等區域性多邊合作機制下的人文交流。在全球舉辦的重大文化交流活動覆蓋世界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吸引了數千萬外國民眾和華人華僑關注、參與。

  第二個變化是,國際文化領域合作不斷深入,中國成為推動世界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力量。通過參與國際文化合作,舉辦中歐、中非、上合等區域內文化高峰論壇、部長級會議,凝聚了與歐美、周邊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文化共識,為我國在國際文化舞臺贏得了話語權、影響力。

  第三個變化是,對外文化貿易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文化企業和産品邁向國際舞臺。通過加強對外文化貿易的政策扶持、資訊服務和中外文化産業合作,推動了貿易平臺建設和出口模式的提升。通過文化“引進來”,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藝術為中外文化交流互鑒注入了新活力。

  第四個變化是,海外中國文化中心持續擴大,越來越多的外國公眾更加便捷地學習和了解中國文化。目前,正式對駐在國開放的中國文化中心已達13個。此外,我國正與30多個國家商談在未來幾年內設立中國文化中心。

  第五個變化是,對港澳臺文化交流更加廣泛,文化成為連接海峽兩岸人民最牢固的精神紐帶。通過以文促情、以文聚心,不斷促進港澳地區人心回歸,增強臺灣同胞中華民族認同,加快實現港澳臺與內地文化融合。

  記者:黨的十八大提出“中華文化走出去邁出更大步伐”。能否請您談一談今後對外文化交流的重點方向?

  趙少華:一是通過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統籌,不斷延伸對外文化交流領域,豐富對外文化的科學內涵,加快對外文化工作的全球佈局和戰略體系建設步伐。

  二是引領更多中國符號的文化品牌邁向世界舞臺。通過深入舉辦中國文化年、“歡樂春節”等品牌活動,打造對外文化名人、名作、名團,進一步擴大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不斷提高中國文化在全球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三是推動中國文化産業繁榮和文化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加強和完善文化産品和服務走出去的政策支援和服務保障,不斷推動更多的中國優秀文化企業和産品健步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四是促進中外文化思想對話、交融和交鋒更加深入、頻繁。通過思想文化論壇、文明對話機制等方式,推動中外文化間的對話與溝通,努力縮小“文化逆差”,消減“文化折扣”,使外界對中國文化有更好的理解、更多的認同與更大的尊重。

  總之,通過推動中外文化交流,我們要向世界展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和美好願景,為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作出貢獻。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