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紀念遵義會議80週年  >   要聞  >   正文

[遵義會議80年]“90後”“00後”眼中的長征往事

2015年01月15日 10:13:00 來源:新華網貴州頻道 字號:       轉發 列印

  “轉折”與“成長”的對話

  ——“90後”“00後”眼中的長征往事

  新華社記者王麗 李驚亞 李平

  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什麼?

  對於遵義會議紀念館“90後”講解員姚玲來説,長征是一段越來越遠去的歷史,而講述長征和長征途中的遵義會議,則是一份感情越來越深的工作使命。

  “我是學理工科的,讀書的時候,對長征故事不太感興趣。”扎著一根馬尾辮,皮膚黑黑、眼睛大大的姚玲説。2012年,從北京經濟技術職業學院空乘專業畢業後,她考入遵義會議紀念館,但“純粹是為了找工作”。

  讓姚玲記憶深刻的是:上班第一天,領導送來的“見面禮”,是幾本厚厚的紅軍長征、遵義會議的書籍資料,要求姚玲在1個月內全部背下來。

  “對長征這段歷史我也不大懂,反正就是死記硬背唄,做夢都是紅軍在打仗。”姚玲説。但是慢慢的,她的工作態度開始發生變化。

  “比如,我知道了1934年底的湘江戰役,空前悲壯,中央紅軍從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為3萬多人,每當講解到這一段,我的心情就忍不住地激動。”姚玲説,“隨著對這段歷史有了深入了解,我對長征中的往事越來越感興趣,講解的時候越來越有感情。”

  而在另一位“90後”講解員秦愛玲看來,許多五湖四海的遊客之所以前往遵義會議會址,聆聽長征故事,是有“膜拜”的情愫在裏頭。

  “因為遵義會議是紅軍長征的轉捩點,也是中國革命的轉捩點,所以很多遊客都帶著近乎‘朝拜’的心情來這裡,希望來遵義會址參觀後,自己的工作、生活也能轉運。”秦愛玲説。

  剛參加工作時,有一個情況讓秦愛玲很不舒服:在講解的過程中,經常會有遊客伸手摸一下她的胳膊,拍一下她的肩膀,讓她莫名其妙,很是不解。

  “後來我才知道,很多遊客是希望借著拍拍我,沾一沾遵義會議的‘福氣’。”秦愛玲笑著説。

  遵義市習水縣是紅軍四渡赤水的主戰場,長征中留下了許多紅色故事。對於這裡的孩子來説,由於學校對紅色教育很重視,加上身邊耳濡目染的熏陶,他們對紅色文化有著天然的自豪感和濃厚興趣。

  在習水縣東皇中學,學校發動學生回家蒐集紅色故事,編印了《四渡赤水故事集》,還組織美術教師自編自印了紅色教育讀本《四渡赤水》連環畫,並組織學生創作紅色手抄報、紅色黑板報,開展紅色主題書畫攝影作品比賽、紅色主題徵文、紅色主題文藝演出等活動,校園紅色文化氛圍十分濃厚。

  “我的家鄉有‘紅綠黑白’四寶,紅是紅色文化,綠是自然生態,黑是煤炭,白是白酒。”13歲的東皇中學初二學生鄺益銘説。在課堂上,老師經常給他們講遵義會議,有時候還要求他們即興表演紅軍長征中的故事。

  東皇中學初二學生謝艾池告訴記者,她特別喜歡參加紅色詩朗誦、唱歌跳舞這樣的活動,老師曾經帶他們去青杠坡戰役遺址祭奠烈士,同學們都非常積極。

  “每次聽到紅軍的故事我都特別佩服,我也學習他們身上吃苦耐勞的精神,學業再重也要堅持克服,生活中碰到困難不會放棄。”謝艾池説。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貴州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