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紀念遵義會議80週年  >   滾動播報  >   正文

遵義會議光芒不熄:紅色文化構築貴州“精神高地”

2015年01月15日 10:09: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80年前的冬天,飽經挫折的中國工農紅軍抵達貴州。

  中國革命往何方去?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了擴大會議,成為中國革命的轉捩點,寫就了中國共産黨在思想上、組織上、軍事上“邁步從頭越”的歷史。

  貴州,這一歷史轉折的地理坐標,也因此積澱了豐厚的紅色文化。80年後,這一文化又讓貴州煥發出後發趕超的精氣神。

  革命歷史匯就“紅色基因”

  “在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漫漫征途中,曾有2000多位女紅軍的身影,在這座紀念館中,我將為大家講述45位女紅軍的事跡,她們是蔡暢、鄧穎超、賀子珍……”女講解員毋彥碧飽含深情地對遊客們説。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土城鎮上的“中國女紅軍紀念館”是國內唯一一座以女紅軍為主題的紀念館,與其毗鄰的還有全國唯一一座戰地醫院紀念館。

  如今,中國女紅軍紀念館正向世人講述著一段段“柔韌”的長征故事,賀子珍在敵機的空襲中為掩護戰友身受重傷,危秀英小腳抬擔架、護理傷員……雖有艱難險阻,康克清仍以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對海倫斯諾説:“長征就像在野外散步一樣。”

  中國女紅軍紀念館是遵義市留存、講述長征歷史的一個縮影。

  在遵義,紅色資源都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管理,圍繞強渡烏江、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婁山關大捷等歷史遺存,有近百處紀念館、烈士陵園、戰鬥遺址,婁山關等重點紅色旅遊景區還成立了專門的文物管理所。每一件文物、每一尊雕像、每一段影像都在真實地講述80年前那段不朽的歲月。

  毋彥碧説,她們這些講解員都是經過一年多全方位培訓才上崗的,平日裏,還會到老街上探訪與紅軍接觸過的老人,從他們那裏得到最鮮活的故事,講述給各地的遊客。

  近10年來,遵義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00余期,累計培訓紅色旅遊各類人才1.5萬餘人次。歷史文化名城的講解員既是旅遊從業者,又是歷史的重要講述者。

  “從前都是從教科書上獲知長征歷史,參觀後直觀地感受到長征的艱苦,這樣的展館十分有意義,讓我們不忘曾經的艱難路,才能更加珍惜今天的好生活。”來自貴陽的遊客楊儀參觀過紀念館後感慨道。

  “遵義人走到哪都會介紹自己是‘遵義會議那個地方的人’,遵義人有著紅色的基因。”一位遵義市民告訴記者,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是城市最響亮的名片。

  紅色旅遊助推老區發展

  “以往,春節期間門票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2014年春節達到6萬元,十一黃金周門票收入近40萬元。”遵義赤水市丙安古鎮文化旅遊公司經理袁小平介紹,在紅一軍團紀念館坐落的丙安古鎮,自2013年11月高速公路開通後,遊客激增。

  紅色旅遊的快速發展有力地推進了遵義的陸路、水路、鐵路等交通網路的建設。近年來,遵義至重慶、貴陽等地的高速公路相繼開通;遵義至北上廣等地區的鐵路線路形成了對外連接的大通道;烏江、赤水河險灘整治、碼頭擴建新建等工程建設,將遵義市通航里程擴展至513.44公里,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也進一步帶動紅色旅遊的發展。

  黃武華是遵義尚稽鎮茶山關一家名為“老船工山莊”農家樂的老闆,“老船工”指的是他的父親黃德金。1935年,船工黃德金幫助了紅三軍團從茶山關渡過烏江。2013年,遵義市將茶山關打造成紅色旅遊景點後,黃武華就做起了鄉村旅遊,講紅軍的故事,也講父親的故事,年收入同往年相比增加了一倍。

  2014年,貴州紅色旅遊在遵義會議會址等龍頭的帶動下,取得了跨越式發展。據統計,全年預計接待紅色旅遊遊客1697.5萬人次,同比增長14%,其中,遵義會議會址旅遊區和遵義婁山關景區接待遊客超過百萬人次。全年預計紅色旅遊綜合收入139.2億元,同比增長16%。全年總投資5.4049億元,其中國家投資5.2329億元,地方投資0.172億元。直接就業20368人次,間接就業機會125800人次,培訓2610人次。

  以紅色精神衝出“經濟洼地”

  2010年9月,時任貴州省委書記栗戰書在遵義提出,要繼承紅軍傳統,弘揚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實現跨越發展。當年紅軍長征攻克了許多難關,譜寫了很多壯麗的詩篇,如突破烏江天險、攻克婁山關、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等,在今天加快貴州發展中,也要有“突破、攻克、飛奪”的精神。

  2012年,貴州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有精神才會有力量,唯有“幹”字當頭,才能改變面貌;唯有拼搏奮進,才能後發趕超;唯有構築“精神高地”,才能衝出“經濟洼地”。

  近年來,貴州先後開展“三個建設年”“四幫四促”“同步小康駐村”“明禮知恥、崇德向善”“道德講堂”等活動,大力弘揚長征精神,在遵義會議光芒照耀下努力構建“精神高地”,極大激發了各族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凝聚加速發展的強大正能量,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從2010年起,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指標都有了突破性進展。經濟增速從全國18位攀升到2013年的第1位。

  2014年12月26日,貴廣高鐵通車,標誌著貴州進入高鐵時代。而歷史上,“蜀道難,黔路更難”。80年前,紅軍四渡赤水、突破烏江天險,每一步都是艱險征途,如今,貴州已形成了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城際鐵路交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路,並一躍成為西南地區交通最便捷的省區之一。

  目前,貴州已經實現100%的建制村通公路、100%的鄉鎮通瀝青水泥路,2014年底貴州高速公路里程將超過4000公里,2015年更將達5100公里,實現88個縣區全部通高速。從當年長征中的艱險征途到如今的現代化交通網路,正是80年間貴州發展的縮影。(記者 陳雪 呂慎 柳路)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光明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