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中美網際網路論壇  >   滾動播報  >   正文

微軟沈向洋:中國網際網路初創企業改寫全球格局

2014年12月04日 15:35:00 來源:國際線上 字號:       轉發 列印

微軟沈向洋:中國網際網路初創企業改寫全球格局

  第七屆中美網際網路論壇2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開幕,微軟沈向洋在大會上發表演講,演講內容如下:

  各位早上好,很榮幸今天能夠出席本次論壇。克雷格,謝謝你對我的信任。魯部長,謝謝您的信任。今天對我個人而言十分特殊,因為這裡有著我人生不同的三部分:我在中國,在美國,和在科技行業。我是在中國出生長大,在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獲得機器人博士學位,並在微軟工作超過18年。這18年中,有一半是在我們美國總部渡過,另外一半則是在中國,我們位於北京,現有超過600名研究員、訪問科學家和學生的微軟研究中心。或許我不應該將自己的年齡暴露,但我仍然能回想起網際網路發展的初期階段,那段還沒有很多人使用它的日子。突然提起,我們似乎在那段日子少了很多因為網際網路而擔心的問題。現實是,網際網路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並帶來了許多我們當中很多人以前並不能想像到的好處。讓我們來做個小測試。請問你們的家人朋友以及同事一個問題:如果你必須在電視或者網際網路之間選擇一個放棄掉,你會選哪個?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更多人會放棄電視選擇網際網路。不過,但願我們不用放棄它們中的任何一個。我們能夠將它們結合起來創造出更偉大的東西。因此,今天我想談一下的是我們面前的機遇以及挑戰,同時也是接下來的這兩天我們將深入探討的內容。對我來説,科技行業最有趣的部分是我們處在一個永恒的進化及創新的狀態,這個狀態擁有能夠轉移和改變各個行業,創造新的商業模式,並幫助應對一些世界上最困難的挑戰。網際網路以及圍繞它的科技都在急速進化著。

  隨著電腦技術變得更觸手可及與無處不在,用戶體驗也變得更加個人化和以人為中心。讓我來描述幾個短期和中期的發展趨勢,它們將帶來破壞但同時也會為我們提供了機遇。首先,關於近期的計算設備,這裡我並不僅僅指個人電腦,行動電話和智慧電話,還包括即將出現的機器人,汽車以及很多很多其他小型設備,我們將稱為物聯網。這些計算設備將擁有更多的感測器。你可能並不知道,你的智慧手機實際上裝載了超過10個感測器。這些感測器將數據連接起來並無線連接著網際網路,支援著“雲”裏的各種服務。但這並不僅僅是關於範圍,重點在於數據。

  在人工智慧工具的幫助下,數據的聚集和分析將釋放這些我們從數十億的設備中收集到的數據的價值,從而為個人,企業,行業以及政府提供幫助。其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新科技,我個人對此十分興奮的,是通用語言翻譯。 數十年來,研究者們都在努力研究通用語言翻譯,這項技術也擁有在不遠的將來進入主流的潛力。我鼓勵大家留意接下來幾個月內的某些消息發佈。僅在亞太地區,有著將近35億人口説著超過2000種語言。想像一下,如果語言障礙被打破,我們將能夠做到什麼。對於我們這些在科技行業工作的人來説,人工地去將各種系統協調到能夠配合2000多種語言無疑是十分困難的。有了通用語言翻譯,我們能夠在商業上,為每個人,以及各國政府做到什麼。

  其次,再過幾年我們會進入一個全新的電腦資訊處理技術時代,這將會替你行動。我們這些極客在科技行業會喚起環境智慧。借助感測器軟體和服務的幫助可以收集到關於你是誰,你的興趣,你的意圖,你的活動和你的環境等資訊。為你服務,電腦將會成為智慧助理。預判你想做的事情,並開始代替你行動。在未來,想像一下某天早上交通比預想的要惡劣,你的汽車會通知你的辦公電腦已預測到你將會延誤,同時相應的幫你重新排定了會議時間。並以你的名義向出席者發出了一份通知。例子的另一方面,你可以想像一下,城市會怎樣優化交通流量,協調交通系統,管理汽車導航,直接進入城市某街道;可降低整體擁堵情況,增加總收入,為特殊需求情況提供優先權。這才是真正電腦個性化世界應該前進的方向,我們看到了前方不可思議的機遇。

  現在,請讓我特別談一下關於中國,以及在那裏將影響全球的特殊發展與機遇。一個星期前我有幸參與了魯部長及其部門組織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中國,對於網際網路的興奮,以及網際網路影響其他行業的潛力都是如此明顯。從其他參與者的身上我感受到了這種興奮感。當我仔細想了一下,從科技以及商業前景來看中國與其發展,很有意思。在那裏發生著的全新的商業模式以及網路用戶行為,從未出現在類似美國或者西歐國家的成熟市場。中國有整整一代人出生並成長在移動平臺的時代,一個連接著雲並使用雲服務所提供的數據分析與幫助的移動平臺時代。這將大大加速新技術被接受和採納的速度。你能夠觀察到主要出現在中國的各類網際網路初創企業,以及在全球其他地區出現的,主要服務中國的初創企業。説起初創企業的價值,越來越多的初創企業在思考中國市場的潛在價值。你還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業務不再通過傳統網站,而是通過社交網路上線。

  可以看到,人們以及企業越來越快地適應客戶移動端以及雲端技術。讓我和你們分享一個最近研究的例子。我看了一下一些從“雙十一”——中國全年最重要的購物日,得來的線上電子商務數據。結果讓我這個從不買衣服的人大吃一驚:根據線上購物者搜索的數量——人們真的在搜索引擎或者瀏覽器輸入的搜索數量,十項被搜索最多的物品中,有六項是與衣服以及購買衣服相關的。這真的難以置信,讓我一直在思考。數月或者數年以後,我們或許不應該覺得驚訝,最好的線上服裝購買工具,應用或者網站將來自中國。我們完全不應該覺得驚訝。對於中國的移動為先雲為先的創新趨勢,以及這個趨勢將如何在全球激發更大的創新,我十分樂觀。在我所描述的未來中,網際網路無疑是一切的心臟,它正在改變全球格局並以前所未有的方使這個世界相互連接在一起。

  全球網路流量從2002年的一個月84億兆增長到2012年的一個月4萬億兆,其中只有五分之一的流量穿越國界。有些人預測僅在G20經濟體內,網際網路經濟將在2016年達到4.2兆美元的規模。對於我們來説,如何繼續將這個增長軌跡與好處回饋社會。我們如何為未來創造一個正確的環境以及管理模式?在本次論壇,我們有機會探討面前的挑戰,中國和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並且對擁有大部分世界網路社區負有責任。我們能共同做的,將讓網際網路以及圍繞它的科技發展並繁榮。

  在某些話題上,我們將繼續探討我們已經在共同合作的領域以及其他一些我們正在開展新的對話的領域。我知道無論在哪個領域,都有不同的觀點存在。但在接下來的兩天列,我希望大家能探索難題與新的方向。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話説:“我們不能用我們創造問題是的思維來解決這些問題。”雖然存在著很多熱點話題可以探討,但我想我還是先簡短地舉出四個領域並給出我的一些初始想法,希望能引發更深入的討論。

  首先,如果我們不解決隱私、安全、以及網路犯罪方面的挑戰,網際網路將不會以現有的方式與速度發展。同時我們不要忘記技術是這個行業裏解決方案的核心部分。因此,從微軟的角度我們將會努力開發下一個時代關於隱私安全和加密技術的科技技術。有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我沒有時間詳細描述了,但是我非常樂意在我演講結束後講給大家—這被我們稱為同態加密的技術,同時被譯解密碼者作為必殺技的東西;我們認為這可能成為現實。通過同態加密意味著我們可以實現對已加密的數據進行計算。我們相信我們將利用所有這些技術,並且會為我們難以應付的問題帶來很多好處,但是在研究的背後我相信會有很多關於隱私和安全的政策問題,我確信你們將去會發掘。圍繞在保障網路隱私與安全,保護關鍵基礎設施免於威脅,以及改善圍繞網路攻擊的跨國聯繫這三方面取得平衡。

  其次,如果我們不解決大數據的挑戰,我們將不能夠實現通過聚合和分析這些數據所得來的全部價值。Cisco事實上表明瞭全球網路流量將會在2016年達到1.1ZB字節,我知道這很難去真正理解這些數字。但是我只想説,這實際上意味著,到2016年每一天我們將會看到3艾字節的數據,1艾字節是1,000,000,000 千兆字節,這是非常多的數據。記住,在2006年,世界上所有的電腦硬碟加起來的空間估計約為160EB。所以你們聽到我説的了,兩年內每天將會生成3艾字節。伴隨這些數據而來的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最值得注意的是,用於儲存電腦數據的基礎設施,實際處理數據或進入數據的過程,及特別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實現數據跨界自由流通。我們如何分類數據,以便正確類型的規則可以被創建用來管理使用控制和安全性。

  第三,繼續增加網際網路的介面。從一方面看,對於像在這房間的我們的人們,期待的是圍繞人們攜帶的以及連接到網際網路設備數量出現爆炸性的增長。對於世界上很多其他人來説,寬頻網路連接依然價格昂貴或者無法獲得。可靠安全靈活的線上網路,才是我所描述的互聯互通的世界及其所帶來的益處,真正的基礎。公共及私人領域如何能夠共同合作,解決在實現無處不在的網際網路介面過程中最大的一些挑戰?例如政府發放更多牌照以及使用頻譜。

  第四,社交網路以及對其內容的合理處理。在2013年年末,全球十大社交媒體網路中有三個在中國。他們是 QQ、新浪微博和微信。另外六個則在美國,分別是Facebook、YouTube、What’s App、Google+、Tumblr和Twitter。從我們兩個國家中産生了那些兆級流量的很大一部分。我們如何能共同在減少如網路欺淩等網際網路的負面功能,以及如幫助走失及被剝削兒童等重要功能上做得更好。

  最後,請容許我説,人類所夢想的所有事物,要不已經實現了,要不終將成為可能。你或許不相信我剛才説的,但讓我們來回望一下。很久以前人們在夢想著什麼?人們曾經夢想著一個男人或者女人飛到月球上。現在我們做到了。人們曾經夢想著能夠聽到幾千里外的人説話。多虧電信服務與網際網路,我們現在做到了。或許你想問,那我們現在所面對的問題呢?交通問題呢?能源問題呢?污染問題呢?嗯,就像比爾蓋茨曾經説過,你的任何問題,你都可以從中創新並解決。我確實相信這個説法。我認為我們當今的挑戰在於我們常常沒有足夠的想像力。我們在座的所有人都不僅擁有解決那些挑戰性難題的才能,更擁有能為改善人類壯闊與生産力開創全新可能、能力與機遇的實力。讓我們共同合作吧。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國際線上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