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中國-拉共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  >   滾動播報  >   正文

習近平提中拉論壇四點建議 助其成南南合作典範

2015年01月09日 09:5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習近平提中拉論壇四點建議 助其成南南合作典範

  1月8日,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開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中新社發 盛佳鵬 攝

  “我們要共同努力,實現10年內中拉貿易規模達到5000億美元、中國在拉美地區直接投資存量達到2500億美元的目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這兩個數字讓研究中拉關係的專家印象深刻。

  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8日在北京開幕。這是2015年中國的首場主場外交,也凸顯了拉美在中國外交佈局中的重要位置。

  中國前駐烏拉圭、委內瑞拉大使王珍説,中國一貫重視同拉美國家的關係,拉美地區不僅資源豐富,土地遼闊,文化底蘊深厚,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在世界格局中佔據重要地位,後來雖然經歷了“失去的十年”,陷入“拉美陷阱”,但不可否認這一地區發展潛力巨大。

  王珍告訴中新社記者,進入新世紀以來,中拉關係更加密切,不僅需要點對點的合作,也需要在全局高度考慮和拉美地區的合作與發展,比如建立跨洋鐵路就需要有新的合作機制,需要多國合力參與。正如習近平所説,中國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國土面積之和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人口之和佔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總量的八分之一,這是中拉關係全面深入發展的巨大優勢和寶貴資源。

  習近平去年7月訪問拉美,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舉行會晤,雙方決定建立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中拉全面合作夥伴關係,正式建立中拉論壇。時隔不到半年,中拉論壇就得以舉行,顯示了雙方的誠意和高效。

  此次習近平就中拉論壇未來發展提出了4點建議:平等相待的合作原則、互利共贏的合作目標、靈活務實的合作方式、開放包容的合作精神,並表示歡迎拉美和加勒比其他地區組織和多邊機構積極參與中拉整體合作。

  王珍注意到當習近平提到“堅持平等相待的合作原則”時,全場響起了熱烈掌聲。眾所週知,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有地區大國,也有許多小國,中國能夠堅持做到對大國小國一律平等相待,並積極踐行正確的義利觀,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因而獲得各國的認同,這也是中拉關係積極推進的基礎。而開放包容的合作精神則不僅向拉美和加勒比地區,也向世界釋放一個增信釋疑的信號。

  習近平訪問拉美時還倡議共同構建中拉“1+3+6”合作新框架。“1”是“一個規劃”,即制定《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合作規劃(2015-2019)》,“3”是“三大引擎”,即以貿易、投資、金融合作為引擎;“6”是“六大領域”,即以能源資源、基礎設施建設、農業、製造業、科技創新、資訊技術為合作重點。這些都滿足了中拉之間的互補性需求,從簡單的貿易轉向深入而廣泛的産業對接,在本次論壇上也得到進一步深化。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金融研究室主任姚淑梅説,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拉美也面臨從以大宗商品出口為主到向發展服務業、製造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內生動力轉型。雙方經濟互補性強,可以在農業、能源、科技、製造業、資訊産業等方面進行深入對接,並由此帶動貿易、投資、金融的進一步發展。

  “中拉貿易額從2000年的126億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2616億美元,增幅超過20倍。未來10年達到5000億美元肯定可以實現。”姚淑梅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5000億美元貿易規模、2500億美元直接投資存量也好,6000個獎學金名額、6000個來華培訓名額也罷,還有1000名拉美政黨領導人訪華計劃和中拉青年領導人千人培訓計劃等具體舉措,都是在兌現中國提出的中拉合作承諾,中拉攜手並進不僅對雙方有利,而且對世界也將産生積極影響。

  中拉論壇只是一個開端,未來的發展還有待各方努力。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拉美所副研究員孫研峰表示,由於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家眾多,各國國情不同,且有著複雜的地緣政治,通過論壇這一平臺實現互惠互利能夠把不同國家吸引進來,但在合作時還要注意團結,注意本土化,要在整體合作和雙邊合作上齊頭並進,才能不斷為中拉論壇注入新的活力,成為南南合作的典範。(完)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