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20  >   疫情新熱點?專家來解讀  >   權威回應  >   正文

專家:戰“疫”期間家長應引導孩子化危為機

2020年02月03日 17:0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相關專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抗擊新型肺炎)專家:戰“疫”期間家長應引導孩子化危為機

  中新網北京2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利用危機事件對孩子做好啟發、引導和教育”“保持並加強良好的親子關係”“減少孩子的疑問和恐懼,讓孩子獲得成長的機會”……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中國心理學會多位專家2日通過網路對媒體表示,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假期延長、開學延遲,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更多將疫情的危險轉化為教育和學習的機會。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諮詢師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林春教授指出,面對疫情,家長首先要做好個人防護,並指導和幫助孩子做好防護,然後在一個相對安全的家庭環境、難得充裕的共同時間裏利用危機事件對孩子做好啟發、引導和教育。

  家長要保持適度的緊張和警覺,減少外出和群聚活動,和孩子一起做好必要的隔離。面對病毒疫情傳染的不確定性,焦慮和恐懼屬於正常反應,從人類進化和個體生存的角度來看,焦慮和恐懼都有積極的適應意義——使人們迅速警覺,調動機體的能量,規避可能的風險。同時,引導孩子認識並接納自己的緊張情緒,通過科學的防疫措施和生活學習的合理安排來規避風險,降低恐懼情緒。

  林春認為,在孩子面前,家長不僅是教育者,也要做好觀察者、陪伴者、示範者和引領者。戰“疫”期間,家長還應該和孩子一起研究獲取可靠資訊的方法,學習自我防護的知識,利用危機事件強化生命教育,學習病毒和疾病的科學知識,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好奇心,啟發孩子體會、認識人的社會性和相互協作的重要性。

  中國心理學會員工心理促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史佔彪教授、北京師範大學侯志瑾教授指出,此次疫情從健康角度而言,對人類生命和生活是個威脅,而對親子關係而言,卻是個機會,可以有更多時間與空間來進行對話、互動和增進理解,只要把握得好,完全有可能擁有更融洽的關係。

  首先,有了時間。城裏、鄉下其實很多孩子都是隔代撫養的“留守”兒童,父母曾經都太忙,如今受疫情影響不得不在一起,父母就有了大把的時間,可以觀察孩子,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講故事、做遊戲、做家務。

  其次,有了空間。有些家長有時間,可是一直夠不著孩子,特別對於大學生、研究生,如今在一起近距離的溝通和交流,靠得更近了,看得更清了,更容易相互理解了。

  其三,有了親子之間磨合的機會。更為寶貴的是,親子互動多起來,就有機會觀察、了解進而相互理解。生活上的習慣、學習上的動力、人際上的風格,親子之間就有更多的機會去磨合、去融合。

  他們認為,對於兒童青少年的教育學習,此次疫情讓線上教育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安全的“空中課堂”,老師和家長要讓孩子意識到“空中課堂”就是真正的課堂,和學校教學一樣有時間、有作業、有管理等嚴格要求。

  “疫情奪走了一些人的生命。孩子可能在聽到這樣的新聞後,對於死亡也産生了好奇和恐懼。”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委員會委員黃崢博士説,面對這些問題,家長不要忌諱、不要回避,了解死亡是每個人生命中都必須經歷的一課,也由此才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貴。家長要重視孩子對生命與死亡問題的關注,溫和、耐心、正面地回答,減少孩子的疑問和恐懼,讓孩子獲得成長的機會。(完)

  責任編輯:張楷欣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航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李航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