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紀念西藏自治區成立50週年  >   相關報道  >   正文

西藏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紀實:繁榮和諧新畫卷

2015年08月11日 14:15: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為了實現經濟繁榮和社會祥和的目標,西藏自治區歷屆黨委政府帶領各族群眾攻堅克難、開拓進取,書寫了雪域高原文明進步史上一頁頁輝煌篇章。去年11月召開的西藏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不僅確立了自治區黨委新一屆領導班子,還制定了西藏今後五年的發展規劃和目標。如今,西藏大地正在書寫繁榮祥和的嶄新篇章……

  發展是解決西藏所有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在經濟發展中,狠抓項目建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非公經濟發展

  “十一五”期間,西藏GDP接連突破300億元、400億元、500億元大關,5年跨了3大步。去年底,西藏GDP突破600億元大關。今年1至6月,西藏實現生産總值287.21億元,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的良好態勢。

  “因基礎薄弱,西藏要在2020年與全國人民一起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經濟發展必須要有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品質,必須拿出更加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西藏社科院的專家説,西藏要繼續加大投入與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據介紹,“十二五”期間,國家支援西藏發展的重點項目目前已規劃的有226個,已開工135個,到位資金498億元、佔計劃投資的26%。自治區發改委負責同志介紹,抓項目就是抓發展。對西藏而言,要用好中央賦予的特殊優惠政策,推動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的各項政策和項目資金的落實,推動國家部委、兄弟省市、中央骨幹企業對口支援項目的實施。

  日前,記者走進拉薩市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看到的是一派緊張忙碌的景象。“今年上半年,經開區實現稅收8.9億元,同比增長35%。”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黃羽天説,眼下,開發區B區正在加緊施工。位於林芝縣東部的魯朗,在廣東省對口支援下,魯朗國際旅遊小鎮項目逐漸從設想變為現實。多年來,為解決全區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等深層次問題,西藏以“提升一産、壯大二産、做強三産”為發展模式,通過培育和發展特色産業、強化工業基礎、大力發展以旅遊為主的第三産業,經濟社會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今年上半年,西藏第二産業增加值75.87億元,同比增長15.4%;第三産業增加值180.55億元,同比增長11.2%。

  非公有制經濟是西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活力源泉。西藏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提出,放手發展完善落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推動全區非公有制經濟快發展、大發展。會議還提出了關於非公有制經濟的“五個放”政策,即“政治上放心、思想上放開、政策上放寬、發展上放膽、工作上放手”。到2015年,西藏的非公有制經濟要比“十一五”末翻一番。

  民生關係民心,是西藏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確保全體人民衣食住行的基礎上,民生工作進一步走向縱深、精細

  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各族群眾更多地享受到改革發展穩定成果、更好地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

  “沒有政府的帶領和幫扶,我一輩子也住不上這樣的好房子!”昌都縣俄洛鎮仲多村的村民貢秋扎巴2009年搬進寬敞明亮的安居房。西藏自2006年開始實施以牧民定居、農房改造和扶貧搬遷工程為重點的農牧民安居工程。截至目前,全區農牧民安居工程累計完成投資219.27億元,覆蓋全區35.05萬戶農牧民。到2013年底,西藏所有農牧民群眾都將住進安居房。

  改善民生的重大措施不斷出臺:今年西藏全面啟動全民健康體檢工程。針對不同人群開展不同的體檢項目,並給每個人建立健康檔案。截至5月底,全區共完成城鄉居民健康體檢128萬餘人。從去年起,西藏還將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教育納入“三包”政策實施範圍,受惠面從原來的27萬名學生擴大到50多萬,西藏95%以上的在校生都能享受到這一政策。西藏先後多次提高“三包”經費標準,今年在現行標準基礎上每生每年定額提高200元,提高的標準按地區每生每年分別在2400至2600元之間,義務教育“三包”政策覆蓋面擴大到所有農牧民子女在校生。

  為保障高海拔艱苦地區城鎮居民溫暖過冬,“十二五”期間,西藏投資3億元,對那曲地區聶榮縣、阿裏地區措勤縣、昌都地區江達縣、丁青縣等4個縣,拉薩市和那曲鎮2個市(鎮)進行供暖試點工程。拉薩有望在今冬試點供暖,這將結束西藏沒有城市暖氣的歷史。去年,西藏自治區決定擴大就業,實現西藏籍應屆大學畢業生全就業、往屆大學畢業生基本就業。截至今年6月底,西藏累計購買公益性崗位指標2萬個,已安置指標17485個。

  西藏的廣大僧侶也在享受著現代化建設的成果。今年3月12日,西藏拉薩色拉寺37位60歲以上的老年僧人首次領到了基礎養老金。在藏傳佛教1300多年的歷史上,這是西藏僧尼首次從政府領取養老金。近年來,西藏不斷加快寺廟通水、電、路和通信、通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十二五”期間,自治區計劃投資15億元,實現全區70%以上依法登記的寺廟和宗教活動場所通公路。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有效推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及民主法治進程

  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結合實際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為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工作基礎、群眾基礎和法制基礎。

  為加強城鎮常態化管理和有效應對突發事件,拉薩市積極探索了5種網格化城鎮管理模式:村居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單位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街面防控警務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派出所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寺廟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這5種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相互結合、互為補充,形成複合式網路服務管理模式。拉薩市公安局負責同志介紹,按照以證管人、以房管人和以業管人相結合的總體思路,將各類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納入管理視線,嚴格落實登記備案制度等,基本做到人來登記、人走登出,初步實現了流動人口的動態管理,改變了以往對流動人口活動心中無數的被動局面。拉薩市取消了針對流動人口的所有不合理收費,流動人口子女就學享受與常住人口同等待遇,各級政府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準不斷提高。

  去年9月以來,在實施網格化管理過程中,670余個便民警務站活躍在雪域高原的各個城鎮,織就了一張維護社會穩定、保障人民安全、處處方便群眾的便民服務網。現在,在西藏的每個便民警務站外都放著一個便民箱,裏面有打氣筒、鉗子、螺絲、感冒藥等物品。截至今年6月上旬,拉薩市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提高1.9%,“兩搶一盜”案件破案率同比提高8%。

  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著眼于藏傳佛教領域和諧穩定和西藏長治久安,謀長久之策,行固本之舉,制定出臺了《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和創新寺廟管理的決定》。西藏在全區駐寺管理機構中開展“六個一”活動,要求駐寺幹部“交一個朋友、開展一次家訪、辦一件實事、建一套檔案、暢通一條渠道、形成一套機制。”通過這一活動,鞏固發展寺廟和諧穩定的好局面,建立寺廟和諧穩定的長效機制。今年4月中旬,西藏召開全區首屆和諧模範寺廟暨先進僧尼表彰大會,愛國守法先進僧尼在政治上有榮譽、社會上有地位、經濟上有激勵,充分調動了廣大僧尼愛國守法的積極性。

  去年10月,西藏全區21804名區、地(市)、縣(市、區)、鄉(鎮)四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及駐藏中直單位的優秀幹部組成5451個駐村(居)工作隊,到基層深入開展創先爭優強基惠民活動。各駐村工作隊認真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黨委關於開展反分裂鬥爭,維護社會穩定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努力構築“村村是堡壘、人人是哨兵”的維護穩定、反對分裂防控網格。健全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相關制度,認真排查矛盾糾紛和安全隱患。

  各民族團結進步事關西藏發展穩定大局、事關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如今,民族團結之歌唱響在雪域高原

  民族團結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線”。西藏自治區歷屆黨委、政府在大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始終把加強民族團結作為事關大局的大事來抓,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

  今年春節期間,被藏胞譽為“門巴將軍”的西藏軍區副司令員、總醫院院長李素芝,第112次率領“流動醫院”,深入邊遠牧區、寺廟,做了117台手術,免費發放了價值68.9萬元的藥材,把黨的溫暖送到人民群眾的心坎上。進藏36年來,李素芝盡心竭力為西藏各族群眾預防治病,把他的一切都獻給了雪域高原。

  藏族有諺:“相親相愛,猶如茶與鹽巴”。這句話在洛隆縣得到了充分的驗證。洛隆縣碩督鎮黨委書記黃顯安介紹,碩督鎮130多戶人家,有近30戶是藏漢聯姻。前不久,碩督鎮為9對漢藏青年舉辦集體婚禮。這幾年,洛隆當地藏漢聯姻的越來越多,譜出了一曲曲藏漢一家親的民族團結之歌。

  位於拉薩市東北部的扎細社區,每人平均年收入從原來的不足200元提高到現在的5萬多元,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基地”,社區居委會老書記索朗巴珠説,我們發展快的根本原因就是社區內藏、漢、回各民族相互團結、互相幫助、共同奮鬥。居委會主任巴頓告訴記者,現在的重點是要教育那些大量的流動人口和未成年人,把民族團結工作真正做到家喻戶曉、不留死角。

  今年5月,西藏自治區召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表彰大會,表彰了30個民族團結模範集體和50名民族團結個人。自治區黨委政府號召全區各族人民以這些集體和個人為榜樣,深入持久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為建設新西藏而努力奮鬥。據介紹,西藏還將持續開展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和國家民族法律法規教育,每年9月集中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月活動,每年召開一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

  如今,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已經成為西藏民族關係的主旋律。“團結穩定是福、分裂動亂是禍”,更是成為了西藏各族人民的廣泛共識。見證藏漢民族世代團結友好的“唐蕃會盟碑”,依然挺拔地屹立在拉薩大昭寺廣場。西藏各民族之間“和葉社稷如一統、融熙情誼如一家”的歷史傳統也將繼續發揚光大。(人民網記者 陳沸宇 韓俊傑 扎西)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央視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