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紀念西藏自治區成立50週年  >   援藏故事  >   正文

天津援藏醫生: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

2015年08月11日 14:4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社昌都8月20日電 題:天津援藏醫生: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

  作者 楊喆

  聽診、問詢、討論治療方案,這是心胸外科醫生董伯岩在昌都地區人民醫院的工作狀態。作為來自天津的援藏醫生,他來到高原已有整整一年。

  位於西藏自治區東部的昌都,平均海拔3500米,醫療水準一直較為落後。1994年,中央政府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作出決策,天津對口援建昌都,幫助這裡擺脫醫療衛生落後的狀況成為當務之急。

  2013年,支援西藏的機會擺在面前,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生董伯岩沒有太多猶豫,成為第七批對口援藏幹部。“西藏需要我的職業技能,況且高原經驗對醫務工作者也是特別寶貴的。”

  高原缺氧的環境,讓家人難免擔心,董伯岩決定“先斬後奏”。直到他身在高原,妻子才得知此事。

  董伯岩沒有想到,援藏第一天便遇到最緊急情況。當年8月12日5時23分,昌都地區左貢縣、芒康縣交界發生6.1級地震,4個縣受災。董伯岩與同批四位醫生沒太多時間思考,主動請纓趕赴現場救災。

  “關鍵時刻咱不能掉鏈子。”一路上,不斷有碎石從山上滾落,有的就砸在救援隊車頂上。從那時起,直至震後第15天,醫療隊才撤出災區,並創造大震之後“零死亡”的奇跡。

  談及當時經歷,昌都地區人民醫院副院長西熱多吉依然心有餘悸:“那麼險的路,我們長期生活在高原的人還要思量一下,他們就這麼衝過去了,現在想來,真是又感動又後怕。”

  這次救援的驚心動魄,從董伯岩口中説出,卻似乎與自己任何一次普通的就診並無區別。這次救災讓來自天津的醫生們認識到高原工作的艱苦與特殊。

  很多時候,醫生需要學會利用當地有限設備完成困難的手術,每每此時,病人家屬的信任也感動著援藏醫生們。

  “第一反應就是不能辜負病人家屬信任。”董伯岩説,“醫院責任重大,如果等條件都具備了再開展工作,我們援藏還有何用?”

  山高路遠,援藏醫生們開始進村義診。一年來,昌都地區11名醫療援藏幹部先後進行了多次義診,為3200多位藏漢群眾查體、看病,免費送藥。

  走在醫院的樓道中,董伯岩感慨,醫院設備正在逐漸完善,來就醫的人也在增多,天津的醫生和當地醫生一同見證這裡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這種成就感是他在天津工作時體會不到的。

  20年來,天津市衛生系統已先後選派57名援藏醫療幹部赴昌都地區執行為期一年半到三年的援藏任務,緩解了昌都醫療機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緊缺的局面,也將“津味”十足的感動帶上高原。

  八月裏,援藏醫生們正忙著組建重症監護室,董伯岩會把每天的進展傳到微信“朋友圈”裏,收到天津同事們的問候和鼓勵,有很多醫生説,一定也要來到西藏“一展拳腳”。

  “怕苦怕累,那不是天津人的性格。剩下的兩年在藏時間,還有不少事情等著我們去做呢。”董伯岩説。(完)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梁行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梁行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