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紀念西藏自治區成立50週年  >   輝煌50年  >   正文

西藏特殊教育事業50年發展歷程:讓每一朵花都精彩綻放

2015年08月11日 14:33:00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16年前,18歲的格桑卓嘎成為我區第一批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從一個初登講臺的年輕學生到經驗豐富的特教老師,格桑卓嘎見證了我區特教事業從無到有、不斷發展的歷程。

  1980年,格桑卓嘎出生在拉薩市尼木縣,從小就夢想成為一名教師。“就在畢業的前一年,老師告訴大家有這樣一個機會,拉薩將建立特殊教育學校,大家可以坐著飛機去北京學習培訓一年,畢業後做一名特教教師。我抱著極大的好奇心,懵懵懂懂地與其他6名同學報了名。”回憶起過去,格桑卓嘎記憶猶新。

  在北京第一師範學校培訓期間,一天,格桑卓嘎和同學們去一所特殊教育學校觀摩學習。在課堂上,老師一邊大聲地發音,一邊熟練地用手語與學生順暢交流。這讓格桑卓嘎感到震撼。“西藏還沒有特殊教育學校,卻有不少特殊兒童,這些孩子現在是什麼處境呢?”想到這些,格桑卓嘎堅定了從事特教事業的決心。

  夢想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殘酷的。1999年底,拉薩市特殊教育學校正式籌建。當時沒有辦學經驗、沒有教學地點、沒有交通工具、沒有一名學生。

  畢業後,回到拉薩的7名特教老師勇擔重任。通過拉薩市教體局協調,他們在拉薩市第七中學借了一間教室。

  教室有了,老師們開始分頭招收學生,每天騎著自行車在拉薩的大街小巷尋找學生。但是,當時人們對特殊教育知之甚少,很不理解。

  格桑卓嘎告訴記者,最初只有7個家庭願意讓孩子就讀,但是這已經讓他們非常興奮,因為西藏第一所特殊教育學校終於有了第一批學生。

  特校剛成立,許多課程和教學方法都處於摸索階段,但每個老師都教得十分賣力。剛來時,孩子們生活在無聲、無光的世界裏。經過老師們不斷指導訓練,聾啞學生們慢慢學會了發聲、看口型,可以和普通人進行簡單對話;眼盲的學生也能通過閱讀盲文了解世界……

  教育成果被家長們口口相傳,到第二次招生時,人們開始逐漸了解和認可特殊教育,學生也開始多起來。再後來,拉薩市特殊教育學校落戶城關區納金路,有了專門的教室、學生食堂、住宿樓,教學條件得到很大改善。

  “雖然過程十分艱辛,但孩子們的進步讓我們倍感欣慰與快樂。如今,學校的學生人數由最初的7名發展到近200名,教師增加到60多名。在招收的一批學生中,今年有4名大學畢業,並參加了全區公務員考試,即將走上工作崗位和新的人生。我的第一個學生旦增塔朗也已經畢業,在一家單位擔任保安。”格桑卓嘎欣慰地説。

  “學校馬上要搬到拉薩教育城去了,未來,孩子們將在更好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快樂健康地成長。”説完,格桑卓嘎臉上挂滿了笑容。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學磊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李學磊

原稿件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