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紀念西藏自治區成立50週年  >   輝煌50年  >   正文

官方解讀“珠峰故鄉”日喀則50年之變:日新月異

2015年08月11日 14:1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社拉薩7月29日電 (記者 貢桑拉姆)“日喀則全市生産總值由1965年的0.75億元(人民幣,下同)增加到2014年的146.4億元,增長56倍”,西藏日喀則市副市長桑珠次仁29日在拉薩説,西藏自治區成立50年來,“日喀則市城鄉面貌日新月異”。

  日喀則建城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西藏第二大城市,也是歷代班禪的駐錫地,轄區內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被稱為“珠峰故鄉”。

  桑珠次仁列出一組數據説,該市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由1965年的117萬元,增加到2014年的115.86億元,增長9902倍,年均增長20.7%。

  2010年10月30日,日喀則和平機場正式通航,此後拉日鐵路建成通車,該市18縣(區)全部通柏油路,所有鄉鎮全部通公路,公路通車總里程近1.5萬公里。日喀則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已初步形成。

  日喀則市官方數據顯示,2014年,該市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6717元,是1965年的83倍。而社會保障水準的提升,讓民眾的養老、醫療等五大保險參保率達到95%以上。

  日喀則市是中國“一帶一路”建設中明確的區域級流通節點城市。日喀則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人陳剛説,該市將實施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推進與全自治區、內地和南亞國家經濟的深度融合。

  陳剛説,日喀則市將加快建設日喀則至吉隆、日喀則至亞東鐵路,以及中尼公路的升級改造,改善口岸及口岸地區基礎設施條件,推動環喜馬拉雅經濟合作帶建設,推進中尼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

  今年尼泊爾“425”強震給日喀則市邊境地區造成嚴重損失。陳剛説,日喀則市正科學謀劃恢復重建,在抓好災區民房恢復重建的同時,重點推進道路交通、能源水利、文教衛生、通訊等基礎設施恢復建設。

  陳剛表示,災區重建將做到重建家園與跨越發展同步推進,確保恢復重建後災區基本生産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超過震前水準。

  “著力把該市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歷史文化、高原生態名城,以及中國-南亞貿易陸路大通道的樞紐城市和西藏發展穩定先行市。”對於日喀則市未來發展前景,桑珠次仁如是表示。(完)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學磊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李學磊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