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紀念西藏自治區成立50週年  >   輝煌50年  >   正文

西藏邊民父子半世紀“築巢記”

2015年08月11日 14:0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題:西藏邊民父子半世紀“築巢記”

  從土坯房,到如今的鋼筋水泥、石頭房子。50多年裏,西藏帕裏草原上的旺加父子兩代人,對於自家房子的變化頗有感觸。談起現在的生活,年近七旬的旺加老人説,和以前相比,“有天壤之別”。

  帕裏鎮位於西藏日喀則亞東縣,是一片群山環繞中的大草壩子,地處中國和不丹兩國交界處,是西藏通往不丹、印度的交通要道,有“世界第一高城”之稱。

  一排排藏式風格的民居整齊地坐落在神女峰卓木拉日雪山腳下,旺加的家就在這裡。這是一所有二層樓的院落,客廳四面墻上繪著吉祥八寶圖案,冰箱、電視等電器一應俱全。貼著一整面墻的藏式櫥櫃裏擺滿各種食具,這是藏族人家好客富裕的象徵。

  八月的帕裏草原是一年中氣候最適宜的季節,旺加老人由於上了年紀,放牧和農活都交給後輩人來料理。每天的藏語新聞聯播,是他最愛看的電視臺節目。

  “要經常看新聞,不要總看動畫片。”旺加老人説,他經常這樣教育孫輩。通過電視,可以看到全國、西藏的發展變化,“這些進步,來之不易”。

  雖然過去50多年了,談起年輕時的生活,旺加老人對於住房的變化,仍記得很清楚。他説,50多年前,帕裏草原上的牧民們,連土坯房子還住不上,後來,慢慢開始夯土築房,但由於未通電、通水,照明都是用酥油燈,喝的水也是從小河溝裏背來的。

  帕裏鎮有一條柏油路穿城而過,這是當地民眾聯通外界的唯一通道。這條路也為他們帶來新發展,結束了一到冬天就大雪封山的日子。當地為這裡的居民建起了自來水廠、電站和菜市場,家家通了自來水、用上了電。

  官方數據顯示,西藏自治區成立50年來,截至目前已有46萬餘戶、230萬農牧民圓了“新房夢”,農牧民每人平均居住面積達33.8平方米。

  旺加的小兒子,36歲的西洛認為,如今帕裏草原的幸福生活,是在其他地方找都找不到的。他曾在帕裏鎮一個居委會擔任主任一職,現在是當地公安邊防和牧民們聯合成立的一支守邊小隊的隊長。

  帕裏地處藏南,是邊境要道,每年冬季過後,有眾多不丹商人到此和當地人從事互市生意。西藏公安邊防帕裏派出所駐守在這裡,採取了一些列“愛民固邊”舉措,成立聯防隊是其中之一。西洛和村民們就負責協助公安邊防,共同守護家鄉的安寧。

  由於工作很重,西洛辭去了居委會主任的工作,專心幹聯防隊長。他説,儘管每個月只有幾百元人民幣的補貼,但是並不覺得虧,“以前生活那麼苦,現在日子過好了,為國家做點兒事是應該的”。

  “要發展,必須要穩定。”西洛如是説。旺加老人對兒子的工作一直以來非常支援。老人説,“一定要守護好現在的生活,守護好自己的家園。”(完)

  中新社記者 白少波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學磊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李學磊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