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8  >   張玉滾同志先進事跡  >   滾動播報  >   正文

十八彎山路上的一輪明月——記鎮平縣小學教師張玉滾

2018年09月04日 15:14:00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轉發 列印

  2001年中師畢業後,他就紮根深山,奉獻教育;17年來,他不忘初心,堅守著自己的精神家園與夢想,為鄉村教育無怨無悔地付出青春和血汗。他,就是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教師張玉滾。

  情灑山鄉無怨悔

  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村位於伏牛大山深處,群山環繞,有鎮平的“西藏”之稱,山高路陡,至今還沒有通往縣城的客車,黑虎廟小學輻射半徑達20多公里,許多教師不願到這裡任教。張玉滾中師畢業後,毅然選擇了黑虎廟小學。他拿著微薄的工資,默默無聞地支撐著貧困山村教育事業,一幹就是十多年。

  堅守著這份淳樸與清貧,張玉滾用無私的愛澆灌鄉村的教育之花。儘管嘗盡了山村教學的酸甜苦辣,但學生的成績和進步讓他覺得一切都值得。家長們常説:“有了玉滾,我們的孩子就有希望了。”聽聞此言,張玉滾立志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堅守放飛孩子們的夢想。

  “不耽誤一節課,千方百計上好每一節課”是張玉滾給自己定下的鐵的紀律!由於學校條件艱苦,師資條件不足,僅有6名教師,4人都面臨退休。張玉滾不得不把自己磨練成“萬金油”、“全能型”教師,勝任各個學科的教學。數學課上,運用直觀教學法,和孩子們一起製作鐘錶表盤、正方體等教具;語文教學中,認真鑽研課標,優化教學環節,力爭把每節課的講授時間控制在15分鐘內;美術課上,帶領孩子們到校外寫生,畫山畫水畫動物。他説:“三尺講臺,給了我詮釋為人師表的小舞臺,也給了我傳授知識和施展才能的機會。孩子們讓我懂得了做個教師的偉大,也讓我的人生豐富多彩。”

  崎嶇艱險的山路,阻擋不住那一顆獻身山區教育的青春之心。學生每年的書本都是張玉滾用摩托車帶回來的,少則幾十斤,多則百餘斤,幾年來他騎壞了3輛摩托車,輪胎更換次數數不清。2009年的一天早上,天還沒亮,張玉滾騎摩托車去高丘鎮中心校開會,半路上起了大霧,走到二道嘴上邊拐彎時,突然剎車失靈,他被重重地摔在路邊。幸好路邊有一塊石頭,不然他會連人帶車掉進懸崖!

  無私奉獻不圖報

  大山深處的小學基本都是半寄宿制,學生中午要在學校吃飯。學校辦不起集體食堂,50多個寄宿生都是自己做飯,年齡小的學生往往會做出夾生飯。張玉滾見狀,説服在外打工的妻子回來和他一起給學生做飯。妻子在一次軋麵條時,中指、無名指被軋面機壓碎,造成了終身殘疾。但妻子一直毫無怨言,直到現在還在為學生忙碌著。

  在偏遠深山區,人口居住分散,再加上近年來山區林子較大,時常面臨野獸、洪水、山體滑坡的威脅。家長接送不及時,還有的孩子根本無人接送。2012年的一天,學前班有位留守兒童張朋,晚上10點多了還沒到家。正在改作業的張玉滾挂掉家長的電話,立刻和妻子一起打著手電筒去找。最後發現張朋在回家的路上靠在大石頭旁睡著了,臉上還爬著許多小螞蟻。他們連忙蹲下身子,抖掉孩子身上的螞蟻,背起張朋就走,經過一個多小時才把張朋送到家。張朋的爺爺感激地説:“多虧你們了,要不是你們把張朋送回來,我孫子就讓野獸給吃了,我可怎麼向他爸媽交代啊!”

  人間大愛換真情

  人的精力有限,對工作的投入過多必然會對家庭投入太少。2009年,張玉滾的母親患腦血管畸形壓迫神經、帕金森綜合徵,術後一直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哥哥在外打工,姐姐早逝,照料母親的重擔再次壓在張玉滾的肩上。學校領導提出給張玉滾放假,可他母親卻説:“媽媽沒事,工作要緊,幾十個孩子等著你呢。只要你教好書,我的病就好了。”張玉滾只好含著淚回到了講臺堅持上課,沒有耽誤學生一節課。

  張玉滾用辛勤的汗水和不倦的探索換來的是孩子們的優異成績,所教學科的成績在全鎮一直名列前茅,榮譽也紛至遝來——他多次獲得縣鎮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2013年8月,榮獲“河南省師德標兵”、“省五一勞動獎章”;2014年5月,被評為“南陽市第三屆道德模範”;2014年9月,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2015年8月,榮獲“全國師德標兵”稱號;2018年3月,被評為“第四屆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今年8月,又被推選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

  17年的艱苦磨練,練就了張玉滾過硬的技能:手執教鞭能上課,拿起勺子能做飯,握起剪刀能裁縫,打開藥箱能治病。他用17年如一日的堅守,照亮了山區農村孩子的求學之路,也照亮了每一個人的心靈之路。他用高尚的品格詮釋了新時期師德的內涵,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他就像一輪明月,靜靜地守望著大山深處的孩子!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