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8  >   2018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  >   滾動播報  >   正文

走進“大唐遺寶” 探尋文物背後的故事

2018年04月03日 00:01:00 來源:西部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4月1日,“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2018全國網路媒體採訪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啟動。啟動儀式後,採訪團一行參觀了陜西歷史博物館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

  陜西歷史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館藏文物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何家村窖藏出圖文物展更是被譽為“大唐遺寶”,出土的一千多件文物體現了當時寶物主人極高的藝術品味,為後世留下了深遠的歷史價值。

  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發掘于1970年10月,在兩甕一罐內,共計收納了金銀器、寶玉珍飾、貴重藥物、中外錢幣等文物共計1000多件。在這些文物中,有被譽為“鎮館之寶”的鑲金獸首瑪瑙杯、唐朝“大長腿”赤金走龍,廣受網民追捧的“網紅文物”葡萄花鳥紋銀香囊也出自這裡。

  這次考古發現以出土文物數量眾多、種類繁複、工藝精美、保存完好著稱於世,也是二十世紀隋唐考古最為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這批珍貴文物蘊含資訊十分豐富,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藝術、風俗、技藝等多角度、多層面地揭示了大唐的時代生活。這批寶物的主人是誰?因何埋藏于地下,至今還是學術界探討研究的問題。

  國際線上的希臘語記者愛娃?帕帕茲對館內展示的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十分感興趣,“在希臘沒有與之相應的工藝品,我想希臘人應該會對這件文物感到好奇和困惑,這是什麼?有什麼用途?”。在她看來,葡萄和花鳥的結合是中西文化相融交匯的産物,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中國唐文化的開放與包容。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西部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