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8  >   2018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  >   滾動播報  >   正文

中國皮影之鄉:皮影戲活化石與創新流派爭鋒交融

2018年04月02日 23:58:00 來源:西部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4月1日,“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2018全國網路媒體採訪團來到中國皮影之鄉——渭南市華州區,在薛宏權影子坊參觀皮影雕刻工藝品,現場觀摩華州皮影製作工藝流程,聽取皮影非遺傳承人講解,欣賞傳統皮影戲、現代創新皮影戲演出,並參與皮影DIY製作和演出體驗活動,全面深入了解和體驗華州皮影文化。

  華州皮影源於秦漢,成于隋唐,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兩千餘年歷史。其造型優美多姿,雕刻細膩精湛,染彩絢麗厚重,唱腔動聽委婉,被譽為“中華戲曲之父”“世界電影之祖”,2006年被文化部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201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

  皮影的傳播足跡見證了絲綢之路的文化魅力。世界上70多個國家和地區均有皮影,據史料記載,世界皮影源於中國,中國皮影源於陜西,陜西皮影源於古華州。華州皮影製作極為精細考究,選用上好的黃牛皮,經泡、刮、磨、刻、染、熨、綴等30余道工序,純手工精雕而成。具有很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2008年,華州被授予“中國皮影藝術之鄉。”

  華州作為中國皮影之鄉的突出魅力,還體現在皮影傳承流派上的分立、爭鋒、並存和融合。以“碗碗腔”、華州老腔為代表的純正血統的傳統皮影流派,堅持行走村鎮、堅守“一口陳述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的演出技藝。保留了皮影最原始、最民間的文化形態,是世界皮影戲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以薛宏權等為代表的皮影傳承人,則對皮影雕刻、演出、創作、工藝品等做出大刀闊斧的創新,致力於將皮影文化元素與校園文化、動漫文化、互利網文化等當下大眾文化相融合,致力於吸引更多“青少年和年輕人”加入皮影文化群落,使得皮影在創新和與當前大眾文化融合中得到更好的傳播與傳承。

  薛宏權和他的團隊對皮影戲演出做出多項重大創新,是陜西皮影和中國皮影創新流派的中流砥柱,是陜西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創新是最好的傳承。創新是為了融合當下生活題材,適應當代審美潮流,能夠貼近市民藝術生活、承載時代文化精神的皮影才是能夠活下去、傳承好的皮影。”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西部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