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8  >   2018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  >   滾動播報  >   正文

影響深遠卻鮮為人知 那場在陜西的武裝起義迎來90週年

2018年04月02日 23:46: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四月,春光正好。陜西渭南市華州區一處垣上,一方高聳的紀念碑在溫煦的陽光下莊嚴肅穆。碑身正面是鄧小平同志題寫的“渭華起義烈士永垂不朽”十個金黃色大字。渭華起義,一段九十年前的壯烈往事。

  1928年5月,在中共陜西省委和中共陜東特委的領導下,渭華武裝農民與共産黨領導的西北工農革命軍,在渭華地區發動了震撼西北的一次大規模武裝起義。雖然起義最後以失敗告終,卻給中國革命帶來深刻影響。但是和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比起來,渭華起義卻並不被大多數人所熟知。

  2018年是渭華起義90週年。4月1日,“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採訪團來到渭華起義紀念館,並向紀念塔敬獻花籃,緬懷先烈。西安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袁武振教授説,紀念渭華起義的重大意義在於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前進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血雨腥風之下,中國共産黨召開“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總方針。根據陜西省委的指示和“八七會議”精神,渭華地區黨組織結合當地實際,採取了一系列的鬥爭行動,並引起反動當局的極大恐慌。1928年2月底,渭南爆發了“宣化事件”,地方反動當局藉故逮捕了四十余名中共黨員、共青團員。這一事件成為渭華起義爆發的導火線。

  5月1日,在渭南崇凝垣舉行的群眾集會上,由劉志丹、唐澍等人領導的渭華起義正式打響,他們將農民武裝與革命軍隊相結合,形成了方圓二百平方公里的紅色割據區域,並且誕生了西北工農革命軍。渭華起義威震西北,起義中數百名工農革命軍戰士、赤衛隊員壯烈犧牲。最終由於敵眾我寡,兵力過於懸殊,起義部隊被迫轉移,起義以失敗告終。

  習仲勳同志曾為渭華起義題詞:“渭華起義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並評價起義是“我黨繼南昌、秋收、廣州暴動後的又一次大暴動”。

  袁武振教授介紹,渭華起義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黨在北方領導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武裝起義,開創了群眾武裝鬥爭與革命軍隊相結合實行武裝割據的新形式,進行了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偉大探索,為創建陜甘革命根據地積累了寶貴經驗。

  此外,渭華起義還為我黨培養了劉志丹、謝子長等一批革命骨幹和領導人物。西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郝保權説,渭華起義為西北革命根據地成為延安時期中共領導全國革命的大後方做了革命準備。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央視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