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援藏20年  >   援藏人物  >   正文

一位援藏幹部的微信牽動“杭州愛那曲情”

2014年07月17日 15:37:00 來源:杭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一位援藏幹部的微信牽動“杭州愛�那曲情”

  (資料圖片)

一位援藏幹部的微信牽動“杭州愛�那曲情”

  援藏幹部慰問藏區牧民

   灑下滴滴汗水 帶走縷縷書香

   2014暑期特別活動

   昨天,“杭州愛那曲情”活動見報後,在讀者中引起很大的反響。今天一早,很多讀者通過電話、微信平臺表示,想聯繫這位那曲援藏幹部,想為藏區的孩子做點事。不過,這位援藏幹部十分低調,不願意透露姓名,他更希望大家能給那曲的孩子們多捐些繪本,幫他完成這個願望。

   今年是杭州市援建那曲二十週年。從1994年開始,杭州市選派援藏幹部支援西藏那曲地區工作,到今年,共選派了7批援藏幹部,累計投入援藏資金不少於2億元人民幣。

   昨天,我們撥通第7批那曲縣援藏工作小組負責人王越劍的電話。他告訴我們,20年來,近30位杭州援藏幹部走進了青藏高原。在艱苦的環境下,他們肩負家鄉人民的重托,克服惡劣條件,踏實工作,為促進那曲的經濟發展,為民族團結和社會進步事業,作出了默默的貢獻。

   那曲縣的藏族縣長曾經這麼評價杭州援藏幹部:“你們不僅帶來了建設資金,也帶來了內地的先進理念,幫助我們解放思想,改變了落後觀念,受益匪淺。”

   現在,從西寧往西,全長1956公里的青藏鐵路上,風景優美,卻鮮有人煙,直到抵達杭州市對口援建的那曲縣。嶄新的樓房、林立的桿線,這裡已成為藏北經濟最好的地區。

   杭州人在那曲——缺氧不缺精神 艱苦不怕吃苦

   天蒼蒼野茫茫,照片上的那曲很美。

   但每個援藏幹部對於那曲的美,都是從克服了高原反應後開始認識的。

   “剛上高原那會兒,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頭疼、胸悶、睡不著,每天晚上要醒個七八次。”王越劍告訴記者,高原反應差不多成了每個人的攔路虎。他説,這次去援藏的還有幾名醫生,他們一開始高原反應大到只能坐診看病,可一旦克服之後,就立馬到各個鄉鎮去巡訪問診,絲毫不肯耽擱。

   雖然援藏有三年的時間,但每個人都把一天當作兩天來用,日程排得滿滿的:政府開會、下鄉考察、經濟開發調研……王越劍他們每週至少要去鄉鎮兩次,一開始的時候每週要去三四次。“西藏地廣人稀,最遠的鄉鎮來回就要七個小時,而且還是泥路,非常艱苦。”

   在偵辦那曲縣某村村民反映村委會成員多佔惠民資金一案時,援藏幹部劉國建與同事在海拔6000多米的一處山路上,車子拋錨,一側是萬丈深淵,一側是懸崖峭壁,驚險萬分。他們和當地老鄉一起,把車抬過了山路,便繼續前往辦案了。

   在援藏幹部中,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也正是在這樣的精神指引下,那曲全縣綜合經濟實力不斷提升,民生改善持續推進,各方面工作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

   杭州希望小學、羅瑪杭州農貿市場、那曲縣杭州科普文化中心……那曲的藏民對杭州人分外友好,他們的生活,都和杭州有著解不開的緣分:孩子在杭州援建的學校裏讀書;商店開在杭州援建的商鋪裏;而他們的家,就住在“杭州路”、“西湖路”邊……

   2014,愛在那曲——讓唇腭裂患者重新綻放笑容

   今年,那曲縣援藏工作小組有一個重要的活動,那就是攜手公益組織中國微笑行動,開展了“微笑行動走進那曲”,以此作為對口支援西藏工作二十週年系列活動的序幕。

   結果工作小組發現,尋找唇腭裂患者非常困難。因為嬰兒出生紀錄基礎資料缺少,而且牧區地廣人稀,通訊不便,又存在語言障礙,全面準確地獲得患者的資訊非常困難。縣衛生局的援藏幹部和縣人民醫院的援藏醫生只能不厭其煩,對每個上報的對象幾次、十幾次的打電話進行甄別確定。

   不僅是尋找患者麻煩,由於微笑行動組織是第一次到西藏高原為唇腭裂患者手術,為確保手術安全,援藏幹部把原來設想在那曲的手術地轉到拉薩,經過多方溝通,終於找到了願意為活動提供一切方便的武警西藏邊防總隊醫院。

   手術當天,從早上十點半開始,三台手術一起做,一直做到下午七點結束。全部經篩查進行手術的12名患者都得了成功的醫治,5月11日,全部患者由那曲縣援藏醫生拆線,發放路費後返回那曲。

   做這樣的一台手術大約花費5000元。對貧困患者來説,這是一個天文數字。現在他們終於可以重新綻放微笑,獲得尊嚴,甚至改變命運。牧民噶地的孫子4歲,唇腭裂,家裏除了一輛摩托車和國家資助的太陽能外,幾乎沒有一樣家用電器,這次送孫子做手術,是噶地第一次來拉薩,他説:“孩子有唇腭裂,從沒去醫院看過。黨和政府關心我們,我們牧民很感激。”

   微信平臺和熱線電話 都愛意滿滿

   接電話接到一身汗

   來自熱線的值班記錄自駕去那曲的朋友,請聯繫我們!

   來自微信平臺的值班記錄

   | 活動第一天 |

   微信平臺和熱線電話 都愛意滿滿

   接電話接到一身汗

   來自熱線的值班記錄

   實習生 駱嘉

   昨天一早,活動才見報,讀者沈國明已經把一大袋書搬到了編輯部。書是《自然珍藏圖鑒叢書》和《孩子一定要知道的世界遺産》,圖文並茂,很漂亮。他説,家里正好有這些書,看著應該適合那曲的小朋友,就帶過來了。

   然後,我桌上的熱線電話不斷響起。有剛結束高考的學生,想趁著暑假參與我們的這個公益活動;還有熱心的讀者來告訴我們,他剛剛在自己單位裏完成了一輪募捐!還有讀者來問我們需要什麼類型的繪本,問報社的地址,打算將繪本寄過來。一個上午接下來,我緊張地出了一身汗,總算把讀者的各種諮詢都回答清楚了。

   自駕去那曲的朋友,請聯繫我們!

   來自微信平臺的值班記錄

   實習生 陳淩子

   昨天,“杭報文藝群”的微信平臺上已經收到不少反饋。

   一位名叫許達鋒的朋友最先響應,希望獲取昨天微信中那位援藏幹部的聯繫方式。許達鋒是“微余杭”官方微信的負責人,7月底要自駕去那曲。許達鋒説,他希望和我們聯手獻上愛心。

   準大學生張欣怡,喜歡看繪本,喜歡書中孩子的視角和單純的感情。她發來照片,展示了想要捐贈的繪本和插畫書,比如《當世界還不存在的時候》、《小王子》、《向上跌了一跤》。小姑娘也希望能親自前往那曲送書,“我很想見見那些孩子,和他們聊聊天。我想和他們一起閱讀。”

   群友張彬爽快地表示:“我認捐,回家收集去!” 心細的葉丹,則詳細詢問了捐書活動中對於“書籍打包”的具體要求。 群友沈慶禮也積極認捐:“我有五六十本連環畫,但是有破舊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前後的,可以嗎?”我們説,繪本最好是八九成新的,沈慶禮立馬回復:“那我要再查看一下是否符合要求!”

   我們會繼續接受各位的來電和微信消息。針對大家的反饋和疑問,我們將及時反饋。

   | 杭州援藏20年 |

   杭州從1994年援藏至今,累計投入援藏資金不少於2億元人民幣,項目100余項,其中大部分資金用於教育、衛生、敬老院、農牧産品工程、小康示範小區工程、小橋小路工程、應急維穩救災物資設備存儲中心等,涉及資金超過總金額的四分之三。2013年國內生産總值預計為110357.78萬元,財政總收入為54245萬元,每人平均收入達6472.03元。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 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 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杭州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