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援藏20年  >   援藏人物  >   正文

援藏幹部用堅守釋夢想

2014年07月17日 15:38:00 來源:新華網江蘇頻道 字號:       轉發 列印

  自援藏工作啟動以來,江蘇省住建廳援藏幹部一直把“建設美麗西藏”作為援藏目標,説他們“忘我工作”一點都不為過,即使將來的某一天,他們會離開西藏這片土地,但是他們揮灑高原的激情和熱血,將讓這片土地充滿無限發展生機。

  江蘇省住建廳第六批援藏幹部、拉薩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局長蔣偉就是眾多援藏幹部中的一個縮影。

  迎難而上,用行動建設美麗西藏

  看上去身強力壯的蔣偉,剛到拉薩就“水土不服”,在他的家中,經常放著三個氧氣瓶。

  “蔣局由於疲勞和缺氧,得了高原型高血壓,醫生説他是‘40歲的人60歲的身體’。”説起蔣偉的身體,同是援藏幹部的王建榮不忍嘆了口氣,“吃藥是經常的事”。

  蔣偉從沒到過西藏,對於高寒缺氧,他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得知自己即將進藏開展工作時,蔣偉就下定決心,“只要堅持,內心堅定,沒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

  王建榮還記得,那是剛到拉薩工作的第三天,人生地不熟的蔣偉碰上了農牧民反映房屋品質的問題。忍著高反帶來的頭痛,蔣偉首先安撫了群眾的情緒,隨後全面細緻地實地檢查房屋品質,並提出了整改意見。對於處理結果,群眾們也發自內心地拍手歡迎。

  “來拉薩工作就是解決問題的,不管有多難,我都要想法設法克服。”蔣偉説,能看到拉薩被建設得越來越美麗,他感到由衷的自豪。

  就是這種強大的精神信念,一直激勵著蔣偉,堅持把援藏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2011年,由蔣偉分管的拉薩建築安全生産工作,全年保持了零死亡的記錄,創造了拉薩建築行業安全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然而這只是他取得成績的一方面,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去年還被江蘇住建廳授予三等功一次。

  “這些都是過去的事,我只希望我的行動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蔣偉總是很謙虛。“讓拉薩的建築行業越來越好”,這是蔣偉的期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援藏工作只有短短三年時間,三年之後如何保證拉薩建設行業穩定持續發展呢?為此,蔣偉先後協調組織江蘇省住建系統、拉薩市住建局幹部職工200余人次交流學習,還籌措經費90余萬元,選派45名拉薩幹部到江蘇省培訓學習。

  “全靠這些培訓,我們的幹部隊伍業務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工作更為有效。”拉薩市住建局局長格桑平措肯定地説。同時,蔣偉還先後組織拉薩市城關區、當雄縣等七縣一區的農牧民進行建築技能培訓,他親自走上講臺當授課員,不僅培養了當地建設人才,還讓農牧民的腰包鼓了起來。

  用心生活,才能更好援藏

  “工作上落實最高標準是必須的!但生活上要執行最低標準,才能在艱苦環境中有所建樹。”這是蔣偉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蔣偉在尼木縣加榮村駐村時,由於居住地離水源地較遠,儘管時常有村民給他送水來,但是蔣偉婉拒了。為了不麻煩村民,很少在家做家務的蔣偉,每天堅持到兩公里以外的地方取水。“他就是這樣的人,可以讓別人麻煩她,而他自己不願意麻煩別人。”加榮村村支部書記對這些記憶猶新。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為了保證一個工作需要的好身體,蔣偉下大力氣把20年的煙癮戒掉了。“能把煙癮戒掉真不容易,我真的服了他。”當地幹部提起這事時,向蔣偉伸起了大拇指。

  幫助他人,我心永恒在西藏

  在援藏期間,蔣偉不僅在工作上全力以赴,對待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也是義不容辭。

  拉薩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住房資金管理中心主任楊世蘭患上了尿毒症,得知這一情況後,蔣偉第一時間通過各種渠道積極為楊世蘭籌集善款,短短幾天,江蘇住建廳援藏幹部共籌集安心款項5萬元,而蔣偉兩次個人捐款就達到7000元。

  “還不止這些,在駐村期間,他還為一個貧困家庭的患病孩子聯繫醫院,免費為孩子治療;哪家村民的房子需要新建或維修,他也積極伸出援助之手。”同事劉娟一一向記者細數。

  而當記者希望蔣偉講講駐村的一些故事時,蔣偉笑了笑:“如果你是我,遇到那些情況,你也會這樣去做的,都是我應該做的。”這些愛心舉動,蔣偉從不挂在嘴上,他只想盡一份綿薄之力,“雪域高原是成就夢想的舞臺,我矢志不移”。 (美朵 王小濤)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 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 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江蘇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