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文明出境遊大討論  >   要聞  >   正文

國家旅遊局:出境遊文明公約或將納入旅遊合同

2013年08月08日 13:51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家旅遊局:出境遊文明公約或將納入旅遊合同

  近日,一組中國遊客在盧浮宮水池中泡腳的照片引眾多網友指責。其實不少外國人也會在公共場所的噴泉水池裏泡腳。

國家旅遊局:出境遊文明公約或將納入旅遊合同

  5月24日,網友微博爆料埃及盧克索神廟墻面驚現中文“到此一遊”。資料圖片

  “文明旅遊”有望寫入旅遊合同附件。昨天,記者從國家旅遊局了解到,為提升中國公民出境遊文明素質,國家旅遊局明確要求,導遊和領隊負責監督遊客的不文明行為,在境外旅遊造成不良影響的,將追究領隊和旅行社責任。

  盧浮宮水池泡腳再引非議

  7月30日,一則“大陸游客把盧浮宮外的水池當成洗腳池”的消息出現在媒體上,中國遊客文明出遊的話題再度引發關注。網友評論“丟人都丟到盧浮宮了”,“再配一塊搓腳石正好洗個全套”。

  但也有網友表示,這裡本就是一個公開的景區設施,也有不少外國人在這裡泡腳,沒必要非貼上中國遊客素質低的標簽。

  此事件引起了有關部門重視,中國人出境旅遊文明行為再次被各方關注。

  7月31日,中宣部部長、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劉奇葆強調要加強宣傳教育,加強規範約束,加強社會監督,引導和推動人們強化出境旅遊文明意識,提升文明道德素質,努力避免出現不文明旅遊行為。

  出境遊贈《行為指南》

  上個月,國家旅遊局連續在官網發佈了6條有關文明出遊的通知,其中包括呼籲出境文明旅遊的“公約”和“行為指南”。

  國家旅遊局監督管理司證實,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提出“要把文明旅遊納入旅遊合同之中,更好地約束和規範旅遊文明行為”。

  具體來説,是將《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和《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作為合同附件或者出團的隨贈宣傳內容。

  監督不文明行為納入導遊考核

  曾參與此新規前期探討説明會的神舟國旅市場部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文明旅遊”有望納入旅遊合同中的附件,也就是旅遊合同的補充説明條款,具有法律效力。

  邵琪偉還強調,導遊、領隊肩負著文明旅遊宣傳員、監督員的責任,要及時提醒和制止遊客的不文明行為。建議將提升中國公民出境遊文明素質的要求納入導遊資格考試、日常培訓和年度培訓考核中,對不履行職責、造成不良影響的導遊、領隊和旅行社,給予批評教育,責令整改。

  ■ 連結

  近期不文明旅遊事件

  丁錦昊埃及神廟刻字

  5月25日有媒體報道,埃及3500年前文物盧克索神廟被刻上漢字“丁錦昊到此一遊”。有網友根據種種資訊,將塗鴉當事人指向一個南京孩子丁錦昊。隨後丁錦昊及其父母向埃及方面道歉。盧克索神廟被塗鴉的中國字跡被清除完畢。

  武當山最強“到此一遊”

  6月13日,有媒體報道“伊川一家6人集體在武當山景區石壁上刻字留念”,這“一家人”獲封“史上最強到此一遊”。媒體聯繫上了當事人所在村村支書,其稱這6人並非一家人,得知此事曝光後幾人“羞愧難當”,“説以後再也不出去了”。

  ■ 反應

  文明攻略:別喧嘩別踩馬桶

  中青旅控股市場推廣部總經理葛磊昨天表示,依據國家旅遊局提出的相關建議,他們已經提前制定了中國公民出境遊有關的旅遊攻略,在出境旅遊時將下發給每一位遊客。

  這份文明旅遊攻略更細地分類了旅遊中要注意的文明事項,包括注意當地風俗、注意當地特殊的交通規則等。還提示遊客不得大聲喧嘩,不得踩在沖水馬桶上。

  葛磊認為,隨著中國公民出境遊的增加,相關的文明旅遊知識應該傳播到位。

  但切忌一味地抨擊國人的旅遊習慣。“有些問題是文化和習慣不同造成的。”他説,旅遊文明的培育,同時需要法律的約束,來提升懲戒成本。

  下一步他們將加強對領隊、導遊的培訓,將旅遊文明實用攻略作為出團必鬚髮放的資料。

  國人旅遊十大陋習

  1、大聲喧嘩

  2、亂扔垃圾

  3、隨地吐痰

  4、不遵守秩序

  5、破壞文物

  6、不尊重當地風俗習慣

  7、不保護環境

  8、吃自助餐浪費

  9、不經過他人允許隨意拍照

  10、衣冠不整參觀廟宇或博物館 (記者 郭超)2013年08月03日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京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