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共守“七條底線” 鑄造健康網路環境  >   分析評論  >   正文

讓權力有底,讓言論有限

2013年08月20日 09:15:0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字號:       轉發 列印

  從未有過一種工具,能讓全民愛不釋手;也從未有過一個平臺,能讓眾民人聲鼎沸。今日,我們與其説網民喜歡資訊化下的便利生活,倒不如説網民更享受網際網路的無拘束生活。因為,無拘束下隱藏著權力的極大化與責任的極小化。網路名人們提出的“七條底線”正是讓“權力與責任對等”。

  網路如此受歡迎,是因為它破解了傳統社會的權力影響方式。傳統的權力傳遞基本是依據線性自上而下進行傳播。在傳播過程中,權力的能量被逐步分解。因此,越是位於低層的受體,權力能量越小,越不具有對權力上層的影響力。網路出現後將權力的線性傳播轉化為網路轉播。每一個網民成為網路中的節點,既是權力的受體,也是權力的載體。節點與節點之間,不是權力的接受和服從,而是相互傳遞和影響。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網路已日益成為公眾參政議政,影響公共決策和實現訴求的平臺。網路解構權力影響形式應該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但值得注意的是,網路雖能延伸公民權力,但沒有責任的權力,則一定會表現出強權和暴力。近年來,網路謠言層出不窮,影響著網路乃至現實社會秩序。一些因憤怒衝動而引發的人肉搜索等網路暴力也在肆意踐踏著個人權利。更不用説,一些別有用心的機構、個人借用網路中改變市場秩序、社會秩序從中漁利。

  無法制底線,只談權力不談義務;無道德底線,只重行為不重結果;無國家利益底線,只講人權不講國權;無真實底線,只看轟動效果不看危害效應。這種無拘無束的網路行為已成為破壞網路健康的一種頑疾。改變此現狀一方面要加快我國網際網路法制建設進程,但更重要的是要強化我國網民的法治道德意識。因為相對於外化的強制力,內省的約束力才為根本。網路名人、微博大V,無疑在網路社會中享有更多的話語權。話語不僅能鼓動人,而且還能左右人的思想。越是無責任的言論,破壞力也越強。因此,共守“七條底線”首先應成為網路名人的行為原則。但在權力傳播網路化的今天,每一個言論都有影響力,每一個言論也都有掀起網路風浪的可能。權力與責任對等更應成為全社會網民的行為準則。

  讓網路權力有底,讓網路言論有限。願網路名人如此,網路草根亦然。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