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4年索契冬奧會  >   冬奧動態  >   正文

俄重返體育強國 索契絕非終點

2014年02月19日 11:0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索契冬奧會賽程過半,憑藉主場優勢,俄羅斯以5金8銀6銅的成績暫列金牌榜第五,並以19枚獎牌列獎牌榜第三。目前的這一成績已然將溫哥華冬奧會3金5銀7銅的“歷史最差成績”踩在腳下,俄羅斯逐漸重拾體育強國的自信。

  索契冬奧會開幕前夕,俄羅斯總統普京一再表示不會為運動員們設定要得多少枚獎牌,但他時不時親臨比賽現場,為運動員們助威加油,燃起了參賽選手的慾望,也激起了所有俄羅斯人的體育強國夢。當運動員一次次站上冬奧會的最高領獎臺,俄羅斯國歌一次次奏響在奧林匹克公園,人們又看到了昔日的“北極熊”正在雄起。

  的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體育發展經歷著轉型帶來的陣痛。在最近幾屆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上,被擠出獎牌榜頭幾把交椅的個中滋味只有俄羅斯人自己最清楚,往日叱吒賽場的大國雄威也成明日黃花。俄羅斯體育究竟走向何處?何時才能搭上“開往春天的地鐵”?一直在拷問著這個國度。

  知恥而後勇。俄羅斯領導人認識到他們的國家在很長一段時間吃著蘇聯時期的老本,這些遺産已被消耗殆盡,是時候為俄羅斯的發展體育注入前所未有的財力、人力了。為了拯救競技體育下滑的局面,俄羅斯制定了《俄羅斯聯邦2006-2015年體育運動發展計劃綱要》以及《俄羅斯聯邦2020年前體育發展戰略》。不僅如此,政府還投入大量的資金,著重加強場館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運動員和教練員工資待遇,完善高水準運動員訓練體系,注重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強對運動員的技術保障。

  此外,良好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梯隊建設也是保障俄羅斯競技體育快速發展的原因。俄羅斯體育部長穆特科説,目前俄國家隊中共有9000多名運動員,他們分成少年組、青年組和主力隊進行培訓,訓練內容涵蓋了所有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比賽項目。

  俄羅斯的這些付出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2013年,喀山大學生運動會上,俄羅斯狂攬155金,給後人留下了怎樣的評説;隨後的莫斯科田徑世錦賽,俄羅斯在12年之後重奪金牌榜頭把交椅,一時間春風得意;索契冬奧會上,俄羅斯不僅在披金斬銀的道路上愈走愈遠,還在短道速滑上實現突破,雖然重金引進的原韓國名將維克托安貢獻了1金1銅,但土生土長的格裏格耶夫也勇奪1枚銀牌。這裡,人們看到的是一隻沉睡的“北極熊”已經積蓄了足夠的能量,期待厚積而薄發。

  難怪華爾街日報撰文稱,俄羅斯不惜重金髮展體育運動,只為再次啟動國家體育的火車頭,讓它在索契冬奧會的舞臺上重新煥發蘇聯時代的榮光。穆特科説:“努力,努力,努力,是幫助俄羅斯重返體育強國的法寶。蘇聯的解體讓我們無暇顧及體育發展。但是現在,我們有精力和能力去發展,我們取得了可喜的進步。”

  同時,俄羅斯人更清楚,高水準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應該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普京曾指出,在國際賽場上只有少數人能夠勝利,但是,他們勝利的基礎就是大眾體育。因此,俄羅斯當局採取了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兼顧的發展戰略,大眾體育為本,競技體育為道。自2011年起,大眾體育成為聯邦預算中的一個獨立子項,約佔對體育撥款預算總額的三分之一,地方政府對支援大眾體育的撥款也隨之增加。

  穆特科介紹説,目前俄羅斯每年平均建造34000處體育設施,包括游泳館、體育場等。“我們還努力把這個輻射網延伸到一些人口數量不多的居民點,支援設立兒童體校。現在在中小學,體育不僅成為必選課,還從每週2節增加到3節。而且定期參與體育鍛鍊的俄羅斯人有3400萬人,佔俄羅斯人口總數的25%左右,”他説。

  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的並駕發展為俄羅斯回歸體育強國提供了雙輪驅動。加之近年來俄羅斯將不斷舉辦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如2015年喀山游泳世錦賽、2016年冰球世錦賽、2017年聯合會杯、2018年足球世界盃等,吸引了更多俄羅斯人對體育的熱愛,也通過“一擲千金”辦賽事的豪情讓世界看到這個國家願意為體育運動事業付出。更重要的是,所有這些都會給俄羅斯體育發展帶來寶貴財富,最終受益百姓。

  就像索契冬奧會一樣,俄羅斯“不差錢”的風格體現在場館內設上,體現在城市基礎設施改造上,體現在便捷的交通上。而在俄羅斯國內,也有更多的人喜歡冰雪項目,從事冬季運動。

  有人曾説索契冬奧會是普京下得最大賭注,他押上了個人的聲望、仕途的前程。對此,普京説:“舉辦冬奧會不是為了滿足我的政治野心,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前蘇聯解體,高加索地區動蕩多年之後,社會的整個狀況讓人十分沮喪和悲觀。俄羅斯需要擺脫精神上的包袱,努力做一些重要的大事,增進與世界的交流,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發展大眾體育的助推器。”

  從喀山到莫斯科,再到索契,世人看到的是俄羅斯承辦賽事的高漲熱情和一個體育強國的回歸。只是,這僅僅才開始,遠非終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吳怡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吳怡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