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4年索契冬奧會  >   要聞  >   正文

大幕升起近二十天精彩可期 奧運精神綻放索契

2014年02月08日 10:44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當地時間2月7日,中國體育代表團步入索契冬奧會開幕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攝

  19歲的俄羅斯小夥馬克西姆走在隊伍的最前端,高舉著手中的引導牌,指引隊伍穿過密集的人群。

  這幾天,不少從國外奔赴索契的運動員、記者,在馬克西姆的帶領下,從莫斯科謝列梅傑沃機場的國際到達口走到國內出發D口完成轉機。這段不算短的步行旅程中,馬克西姆還提供了推薦拍照地點等“服務”,並用不大熟練的英語解答著各種問題。或許連這個愛打籃球的小夥子都沒有意識到,他在開創一條新的道路,這條道路的終點,就是世界對於索契冬奧會的美好印象。

  冬奧盛事增色國家形象

  與馬克西姆在謝列梅傑沃機場的穿梭相比,另一條路線更顯特殊。當地時間7日晚,本屆冬奧會的聖火已在奧林匹克公園中央的火炬塔中燃燒,但它一路傳遞的過程卻非比尋常。火炬傳遞是索契冬奧會的一個亮點,也堪稱冬奧會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在4個多月的火炬傳遞中,聖火途經6.5萬公里,在此期間,火炬曾漫步國際空間站、造訪活火山、潛入貝加爾湖……這次“不走尋常路”的火炬傳遞在展示俄羅斯的科技和經濟實力的同時,更傳播著人類和諧發展、和平相處的奧林匹克精神。

  俄羅斯向世界展現的新面貌,同樣存在於冬奧會服務的點滴之間。在謝列梅傑沃機場入關口,如今專為索契冬奧會增開了幾條通道。而從飛機降落到謝列梅傑沃機場,直到記者一行住進酒店,都因有馬克西姆和他的志願者夥伴的服務,種種問題得以順暢解決。

  以度假勝地聞名的索契在冬季氣候溫和,也引起不少人對氣溫的擔心,索契冬奧會就被戲稱為“最暖和的冬奧會”,棕櫚樹甚至在街頭隨處可見。而決心通過辦好一屆冬奧會來向世界展示經濟、社會等方面成就的東道主,為此專門準備了全歐洲最大的造雪系統,400台造雪機全力工作,加上過去幾年的“儲備雪”作為保障,俄羅斯為這場冬季運動的盛會傾盡全力。

  近年來,無論是夏季還是冬季奧運會,奧運會理念與舉辦城市長期規劃之間的融合促進越發為國際體育界所強調和重視。奧林匹克運動更好地服務社會發展,奧林匹克精神更好地豐富人們生活,一方面,奧運盛會為國家形象增色,另一方面,一個國家的智慧也在點燃奧運精神的火花。

  冬奧精神帶動項目發展

  從登上莫斯科開往索契的飛機開始,冬奧會的氛圍漸濃漸重,飛機座椅上也已經擺放了冬奧會徽章等小物件。兩個半小時的飛行過後,在飛機即將降落之前,從舷窗俯瞰這座黑海之濱的城市,讓人不由得對奧運精神之於冬季運動的體現又多了一番理解。

  歷屆冬奧會的舉辦城市多半是風景優美的中小城市。休閒、娛樂、享受、放鬆,這些與中小城市密切相關的形容詞,同時也蘊含在冬季項目的發展過程之中。

  中國冰雪項目的發展就正讓人逐步感受到這種“休閒、放鬆”精神帶來的變化。“過去都是窮孩子、苦孩子投身競技項目,但近年來這個趨勢發生明顯變化”,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主任趙英剛説。

  目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奧林匹克精神的普及,中國冰雪運動人口不斷增加,滑雪、冰球等大眾健身項目漸漸流行開來,冰雪運動的社會關注度和參與度也持續提高。有的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甚至高價聘請花樣滑冰或單板滑雪等項目的教練人員,租用場地為孩子“吃小灶”。這為冬季項目人才選拔提供了更深厚的群眾基礎。

  而更為重要的是,從志在競技賽事中奪金摘銀,到真正享受運動本身帶來的快樂,中國冰雪人對項目的理解和詮釋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伴隨著項目基礎的夯實、專業人才的增多,中國冰雪項目好成績的取得也將變得“水到渠成”。

  隨著各國選手陸續抵達索契,這座37萬人口的小城迎來了一年中可能最熱鬧擁擠的日子,科技、經濟等“硬實力”和奧運精神的“軟文化”將共同保障這場將近20天的“銀色盛筵”精彩可期。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吳怡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吳怡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