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交響樂《人文頌》赴臺交流演出  >   最新報道  >   正文

王京生接受臺媒採訪:期待兩岸三地共唱《人文頌》

2014年07月25日 13:55:00 來源:深圳市人民政府網站 字號:       轉發 列印

  再過十幾天,深圳原創大型儒家文化交響樂《人文頌》將應邀赴臺演出。昨天,臺灣《聯合報》、《旺報》和東森電視臺記者來深,提前“探秘”《人文頌》創作歷程與內涵特色。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京生在接受臺灣媒體採訪時表示,期待兩岸三地共唱《人文頌》,臺灣是中華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但願《人文頌》在臺灣“高山流水遇知音”。

  深圳是一座年輕的城市,而《人文頌》從立意來看是一部非常具有歷史人文底蘊的作品,深圳為何會用7年來打造一部文藝作品?《聯合報》首席記者李春率先提問。王京生是《人文頌》總策劃,他介紹,深圳是經濟特區,但在2004年就確定了“文化立市”戰略,認識到文化不僅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終極因素。多年來,深圳推出了讀書月、文博會、市民文化大講堂等品牌活動,發展文化創意産業,推動城市文化繁榮發展。7年前,當看到深圳創作了佛教交響樂《神州和樂》後,他就萌發了用交響樂形式闡述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的想法,並邀請多個單位創作文學腳本。為了確定《人文頌》的核心理念,深圳廣邀海內外專家包括臺灣學者舉行了三次研討會,終達成共識—人應以“仁義禮智信”為本,五常兼具的人才是高尚的人、快樂的人。王京生説,深圳歷經近7年精心打造《人文頌》,是希望借用西方交響樂的形式與表現手法,創意詮釋儒家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念,向世界傳遞中華民族的人生理念和生命態度。

  王京生還向臺灣記者介紹了《人文頌》如何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來詮釋仁義禮智信“五常”,如何創新地以當代藝術表現手法來展現人文內涵,“經過不斷修改打磨,《人文頌》漸漸成為一部成功的音樂作品。去年9月21日,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女士邀請,《人文頌》於世界和平日當天在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奏響。”

  《人文頌》此次赴臺演出,香港的合唱團、臺灣的樂團將與深圳交響樂團等一起共唱《人文頌》。王京生表示,臺灣是中華傳統文化保存和傳承得很好的地方,儒家文化在臺灣廣受尊重與認同,希望《人文頌》可以在臺灣“高山流水遇知音”,激發臺灣民眾的共鳴,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在收穫友情的同時也收穫到臺灣各界對《人文頌》如何進一步打磨的真知灼見,讓這部“成功之作”一步步邁向“經典之作”。

  東森電視臺記者黃貞茹告訴記者,現在,兩岸交流頻繁,《人文頌》來臺演出,這種以藝術和文化形式進行的交流容易被更廣大的民眾接受。《人文頌》不僅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出,而且費城交響樂團等國際一流樂團也將在美國演奏《人文頌》,這是讓兩岸同胞都覺得驕傲的事。兩岸同胞血濃于水,文化一脈相承,相信《人文頌》在臺灣的演出一定會激發大家的共鳴。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吳怡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吳怡

原稿件來源:深圳市人民政府網站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