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前,與香港山水相連的深圳還只是個貧窮落後的邊陲漁村,在地圖上難覓其蹤;33年後,這裡已崛起成為全國名列前茅的現代化大都市,“深圳速度”創造了世界城市化發展的奇跡。1980年的深圳僅有3萬多人口、兩三條小街道;到2012年,人口超過1500萬的深圳GDP已達1.295萬億元,GDP比1979年增長一千五百多倍,年均遞增46.8%。
改革開放令壓抑已久的生産力得以解放,迅速爆發,深圳到處充滿了活力與激情。而在經濟快速崛起的同時,深圳的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備受關注的成就。昨晚,一部凝聚了“中國夢”的大型合唱交響音樂作品《人文頌》在深圳音樂廳奏響,成為獻給深圳特區成立33週年的最好禮物。
《人文頌》是一部集儒家思想成果之大成的音樂作品,被外界譽為“全球視野、國家立場、深圳表達”。而《人文頌》已經成為深圳文化新“標簽”,許多深圳的大型活動都會由《人文頌》來拉開帷幕。在今年5月份的文博會開幕式上,《人文頌》就驚艷了來自全球的貴賓。
33年的春華秋實,深圳的經濟成就舉目共睹。而《人文頌》也刷新了傳統觀念裏對深圳的認知。在文化事業和産業的發展上,深圳已經成為我國文化出口的重要橋頭堡。《人文頌》不僅從音樂表達上傳遞出了這個內涵,而且《人文頌》本身將於今年9月21日“國際和平日”當天,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赴其巴黎總部舉行演出,這不僅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一步,也成為深圳文化發展的又一重大標誌性事件。“仁義禮智信”這一最富人文精神的核心價值,正在得到世界的認可和尊重。而承載這一切的,正是《人文頌》。
《人文頌》共分“仁”、“義”、“禮”、“智”、“信”五個樂章,每個樂章都有獨到的設計與表達,並將鼓、鑼、竹板等民族樂器有機地引入交響樂中,甚至於創造性使用自然撥水和滴水的聲音來表達“智者樂水”。
這是一部對儒家文化提出新時代詮釋的文化作品,而昨晚獻禮深圳特區建立33週年所舉辦的專場演奏,也有意無意地完成了一次行為藝術創作。為什麼由這部誕生於深圳的作品來作為向世界傳遞中華文明精髓的音樂信使?這裡既有巧合更是必然。
深圳市前不久頒布了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方案,特別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文化産業發展體制機制,通過制度創新推動文化大發展,具有前瞻性和指導性。文化事業全面繁榮的深圳,很可能成為下一個文化發展標桿城市。這時由深圳率先站出來向全世界唱響傳統儒家文化,不得不説是一個必然。
深圳一貫以來“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也一以貫之地融入在這部作品中。不僅僅是《人文頌》本身在交響樂上的創新創作,還有深圳以這支頗具分量的音樂作品作為城市名片之一的魄力,都證明了33年來深圳積累的文化底蘊和自信。因為這種厚積薄發,使得《人文頌》具備了為中華民族的人生理念和生命態度代言的必然性。
站在新的起點上,33歲的深圳特區正整裝待發,以更寬廣的視野著眼未來。這種視野與33年前的豪情萬丈相比,多了深厚的人文關懷與生命關懷。
《人文頌》開啟了深圳新的文化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