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人權論壇  >   要聞  >   正文

和平穩定發展的國際環境是共用充分人權的基本前提

2014年09月22日 13:51: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當前,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中國夢歸根到底是每個中國人追求幸福生活的夢,是具體真切的人權夢。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化、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法制建設的不斷推進、各項人權行動計劃的逐步落實,中國的人權事業發展必將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多次指出,中國夢同世界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各國人民共圓美好夢想,共用充分人權,基本前提是要創造一個和平穩定發展的國際環境。對此,我有幾點看法:

  第一,國際社會要堅決捍衛世界和平,反對用暴力解決爭端,共築人權事業發展的基石。在所有的人權中,生命權是第一位的。而戰爭是對人的生命權的最野蠻粗暴的侵犯和剝奪。10多天前,中國和許多國家的人民以不同方式,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週年,表達了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珍愛和平、維護人權的共同願望。但某些國家、某些勢力仍置基本的歷史事實和國際公理于不顧,圖謀為侵略歷史翻案,挑戰人類良知和人權尊嚴,這不能不激起全世界一切富有正義和良知的人們的極大憤慨。只有以客觀、負責和敬畏的態度對待歷史,深刻反思戰爭歷史教訓,堅決維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和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戰後國際秩序,才能構建國際人權事業發展的基石,才能避免歷史悲劇重演。

  第二,國際社會要致力於實現共同發展,為保障各項人權奠定堅實基礎。以公正、平等的態度對待和重視各類人權,特別是要尊重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生存權與發展權。目前,全球發展不平衡加劇,南北差距不斷擴大,全世界仍有13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極端貧窮阻礙人民有效地享有人權,也是滋生暴力衝突的重要原因。國際社會應加強合作,完善全球治理機制,共同致力於消除貧困和促進發展。

  第三,國際社會要開展建設性對話與合作,妥善處理在人權問題上的分歧。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與偏見,公正、客觀、全面地看待各國人權狀況。對於發展中國家在發展人權事業過程中遇到的特殊困難和挑戰,應給予充分的理解,並在尊重當事國主權的前提下提供建設性的幫助。我們反對將自身人權發展模式強加於人,反對把人權問題作為打擊異己國家的政治工具,更反對以維護人權為藉口干涉別國內政。

  第四,國際社會要共同打擊恐怖主義這一人類公敵。中國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面臨“東突”恐怖勢力的現實直接威脅,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當前,“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等組織在佔領地區實行極端恐怖統治,造成嚴重的人權和人道主義危機。國際社會應迅速採取一致行動,遏制恐怖主義的進一步蔓延。反恐應遵守《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原則,平等保護各國人民的生命權及其他合法權利,充分尊重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

  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期待通過北京人權論壇等平臺,增進和各國人權組織的交流合作,為促進世界人權事業健康發展做出積極努力。

  (本文是作者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黃孟復在第七屆“北京人權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摘要)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