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逝世  >   最新報道  >   正文

曼德拉國葬儀式舉行:現場鳴槍21響 靈柩裹獵豹皮

2013年12月16日 09:07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15日,曼德拉的葬禮在其家鄉庫努村舉行。曼德拉的遺像面前擺放著95支蠟燭,代表著曼德拉所走過的95年“光輝歲月”。

  曼德拉前妻溫妮(左)、南非總統祖馬(中)和曼德拉遺孀格拉薩(右)出席曼德拉葬禮儀式。

  曼德拉的葬禮15日在其家鄉庫努村舉行,約4500名各界人士送曼德拉最後一程。在外漂泊80余載的曼德拉終於“回到故鄉”。

  祖馬帶頭唱輓歌

  早上6時,曼德拉的家人和南非政府的一些官員以及外國領導人參加了遺體告別儀式。遺體告別儀式大約為30分鐘。7時30分,曼德拉的靈柩安放在一個炮車上,上面蓋著南非國旗,在禮炮的21聲轟鳴聲中,在三軍儀仗隊的護衛下緩緩進入到葬禮現場。

  上午8時靈堂悼念儀式開始。來自南非的官員和民眾,以及26名國際政要及貴賓,共約4500人參加了國葬儀式。

  曼德拉的侄子、他所在的泰姆布部落的酋長馬坦齊瑪在葬禮上説,曼德拉在6月8日因重病入院,接受治療近半年之久。在病床上的曼德拉表現勇敢,馬坦齊瑪還請負責治療他的醫務人員站起來,接受全場的掌聲和感謝。

  此後,曼德拉的家人代表,他在監獄中的獄友,參加葬禮的馬拉維女總統班達,坦尚尼亞總統基奎特,以及南非總統祖馬等先後在葬禮上講話。祖馬還帶頭引領全場唱輓歌送別曼德拉。

  戰機向曼德拉致敬

  葬禮活動結束後,軍方領導人一起抬著曼德拉的靈柩,離開帳篷,前往他的家族墓地。軍方領導人將曼德拉的靈柩移交給曼德拉的家族成員。三架直升機從葬禮現場飛過,七架戰鬥機也從空中疾飛而過,向曼德拉致敬。

  在墓地上,曼德拉家族成員按照科薩族的傳統風俗,在12時許安葬曼德拉。對此,在商界和政界都頗有建樹的拉瑪弗薩解釋説:“當太陽最高的時候,也是他的影子最短的時候。”

  按曼德拉家人的要求,曼德拉的下葬儀式不對外公開,只有曼德拉的家人和親屬才能在場目睹遺體下葬。據悉,約450人受邀參加了安葬儀式。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因病于當地時間12月5日逝世,享年95歲。 (宗和)

  ■ 揭秘

  21響禮炮送別曼德拉

  曼德拉的靈柩由軍隊護送,其間鳴放21響禮炮,南非空軍戰鬥機也在上空盤旋,向曼德拉致敬。

  從禮炮的響數上可以看出,曼德拉葬禮的規格高於丘吉爾,相當於英國君主。作為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的葬禮上鳴放19響禮炮,而英國君主的葬禮要鳴21響禮炮。

  鳴放禮炮是國際上慣用的外交禮節,也是各個國家舉行盛大慶典時的隆重禮節。它起源於16世紀晚期的英國海軍。當時,海軍軍艦訪問友好國家的港口或在公海與外國的軍艦相遇時會舷炮齊發,向海裏打光火炮裏的彈藥,表明船上的炮桶已經放空,表示自己自動解除武裝沒有敵意,以示友好和和平。

  有觀點認為,早期海軍最大戰艦所能擁有的最大火炮數量21門,全部放空便是最高禮節。其次的戰艦裝有19門炮,19響便是次一點的禮節了。 (宗和)

  曼德拉靈柩裹獵豹皮

  據英國媒體報道,南非海陸空三軍統領為曼德拉的靈柩扶靈,但當棺材最終抵達舉行葬禮的帳篷後,身著滕布族傳統服飾、手持長矛的科薩人武士們接替他們為曼德拉扶靈,將曼德拉最終送進安息之地。

  在大帳篷中,曼德拉的遺像面前擺放著95支蠟燭,每一支代表著曼德拉的一年。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葬禮十分具有非洲特色,且只有非洲國家的領導人獲邀在葬禮上發言,女王寫給曼德拉家人的信也由查爾斯王子轉交給了曼德拉的家人。

  根據科薩族的傳統,死者遺體需用特別衣服包裹。如果死者是一個酋長的話,將會給靈柩上蒙上獵豹皮,如果死者是國王,則會蒙上獅子皮。

  由於曼德拉是傳統部落酋長的兒子,地位崇高,曼德拉靈柩所披的就是獵豹皮。同時,死者身體也會用動物皮毛裹住下葬,而死者生前所用的器物也會一起被埋葬,同時一個長矛、一個盾牌和煙草也會隨同遺體下葬。 (韓旭陽)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