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逝世  >   要聞  >   正文

曼德拉遺體 十里長街接受瞻仰

2013年12月12日 08:07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曼德拉遺體正在被運往聯邦大廈的途中。

  

  民眾舉著曼德拉遺像。邢磊 攝

  

  民眾等待瞻仰曼德拉遺容。邢磊 攝

  曼德拉遺體11日運抵行政首都

  告別曼德拉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遺體11日運抵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民眾開始前往總統府所在地聯邦大廈瞻仰曼德拉遺容。11日至13日每日清晨7時,曼德拉遺體從比勒陀利亞第一軍醫院運往聯邦大廈,南非民眾可沿途瞻仰曼德拉遺體,或前往聯邦大廈瞻仰遺容。11日當天,有數萬名南非民眾到長達10里的長街上瞻仰曼德拉遺體。曼德拉遺體14日將被運往故鄉東開普省古努村,安葬儀式將於15日按傳統儀式舉行。

  廣州日報特派南非記者 邢磊

  記者驅車前往比勒陀利亞聯邦政府大廈報道當天曼德拉遺體瞻仰儀式。相比昨天約翰內斯堡悼念活動的傾盆大雨,今天約翰內斯堡的天氣格外的好。從約翰內斯堡前往比勒陀利亞的車流明顯增加不少。

  親屬先進行悼念

  在曼德拉遺體運往聯邦大廈的途中,身穿迷彩服和帶著酒紅色貝雷帽的執勤士兵站在兩旁。路兩旁還有專程從南非各地趕來的、揮舞著旗幟送別這位偉人的民眾。

  杜安告訴記者,在進行公開瞻仰前,首先是曼德拉的最親近的家屬在現場舉行悼念儀式。最親近的親屬包括曼德拉的妻子、兒子、孫子等。其他成員原則上禁止參加這種具有民族、家族特色的悼念儀式。也就是説,如果得不到曼德拉家族的許可,奧巴馬也不能參加。

  行經多個地標建築

  靈車行經多個在曼德拉生命中具有象徵意義的地標性建築。如中央監獄,曼德拉曾因被判煽動罪和非法離境罪于1962年在此處被囚一年。

  另一個標誌性建築則是正義宮,南非歷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審判就是在這裡進行的,1963年-1964年,曼德拉等南非反種族隔離制度的“戰士”在這裡受審,當時,他們被判叛國罪。

  此外,靈車還將經過保爾克魯格的居所,在第一次英布戰爭期間,他曾領導人民開展反對英國統治的抵抗運動。

  民眾漫長等待

  瞻仰曼德拉遺容

  本報訊 當地時間13時,本報記者步行到比勒陀利亞一處公園,排隊等候前往聯邦政府大廈。但在這處等候的公園裏,已經有至少5000人在此排隊等候。據悉,不少人前一天晚上就已經在這裡等候了。

  隊伍排了1公里

  隊伍大概排了1公里長,等待坐車前往瞻仰處。

  當地民眾告訴本報記者,這處候車點的人數還是最少的,其他三處候車點的人數都至少是這裡的兩倍。而大概10分鐘一趟的班車,每次也只能搭載40人左右。也就是説,到最後結束,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無法去現場瞻仰曼德拉。

  在等候隊伍的最前面,至少有50名左右的工作人員在現場維持秩序,其中包括數名警察。在放行棚的工作人員會在每個人的大拇指上涂上黑色油漆,作為乘坐大巴的通行證。

  一位50歲左右的黑人婦女告訴本報記者,她今天會等到最後,如果不行,她明天還會來,一定要看曼德拉最後一眼,哪怕一秒鐘。

  18時,曼德拉遺體被護送返回軍方醫院。

  瞻仰處禁止帶手機、拍照

  本報訊 在家族儀式結束後,普通民眾12時之後可以自發前往瞻仰遺體。估計每小時2500~3000人可以參加在曼德拉的遺體前悼念。

  一對夫婦帶著兩個孩子前往聯邦政府大廈現場參加瞻仰儀式。母親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説:“這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時刻,任何一個南非人都不能錯過,我在4時30分就已經醒了,然後6時就驅車趕往悼念現場。”

  透過玻璃棺槨,可以看到曼德拉麵容安詳,身穿蠟染黑底金色花紋的襯衣。遺體胸部以下的部分被木製棺槨遮蓋,4名警衛守護在棺槨的四角。一名南非弔唁者説,曼德拉看上去很好,“他已經住在天堂了”。

  在瞻仰活動中,最重要的一條規則就是禁拍照、禁止使用手機。杜安説:“在葬禮上拍照、使用手機是對死者的大不敬,尤其是在曼德拉的葬禮上,情況嚴重的可能會被送到監獄。”

  南非官方在聯邦政府大廈周圍加大了安保,對部分地區實施封鎖。不僅僅地面增加警力,派遣安全部隊,在悼念現場的空中也實施空中管制,增派直升機巡邏。

  警察馬漢巴説,我們已經準備好了,而事實上確實是這樣。在葬禮環境下,我們已經不佩帶槍支了。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楊雲濤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楊雲濤

原稿件來源:廣州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