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李克強訪訪歐亞三國  >   滾動播報  >   正文

中國“一帶一路”外交全面推進

2014年12月15日 14:13: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將世界機遇變成中國的機遇,將中國的機遇變成世界機遇。這是中國與世界關係的主題。中國外交,正是因應這一主題,開創了中國與世界的時代旋律。

   2014年中國總理外交的收官之舉,也是2015年中國外交的鋪墊,由李克強總理的歐亞之行所詮釋。14日,李克強總理開啟了對哈薩克進行正式訪問並舉行中哈總理第二次定期會晤、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繼而將出席在塞爾維亞舉行的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並對塞爾維亞進行正式訪問,赴泰國出席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五次領導人會議。

   李克強總理的歐亞之行的突出意義,是吹響了“一帶一路”外交全面推進的號角。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5年進入“一帶一路”的全面實施階段。“一帶一路”是中國機遇與世界機遇對接的橋梁,分別從陸路與水路予以貫徹。

   從陸路而言,李克強總理出席上合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主要是將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上海合作組織實現對接,既讓上合組織獲得了發展的新動力,又開啟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安全建設進程。安全與發展是我們時代的主題。上合組織作為以應對三股勢力為主要宗旨的安全組織,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契機,從安全領域拓展到發展領域,實現安全與發展的相得益彰,是李克強總理此次上合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的主要使命。俄羅斯對上合組織的倚重,為中俄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可能。

   從水路而言,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是連接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橋梁。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以聯合執法的成功實踐既充分踐行了中國提出的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為主要內涵的亞洲新安全觀,又以中國—東盟自貿區為底蘊充分展示了親誠惠容的中國周邊外交理念。作為連接海上與陸上絲綢之路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是中國倡導的亞洲新安全觀與周邊外交理念的具體實踐。

   歐洲是“一帶一路”的終點站,中東歐是聯繫亞歐的紐帶,也是“一帶一路”從亞洲延伸到西歐的橋頭堡。中國—中東歐合作給中歐合作、東西方互聯互通提供跳板;“一帶一路”建設為中國與中東歐合作提供時代契機。中東歐在中歐“五通”——道路通、貿易通、政策通、貨幣通、人心通中,發揮著獨特的支點作用。“一帶一路”賦予了中國—中東歐合作(16+1)機制以新的生命力,充實鞏固提升了中國—中東歐乃至中歐合作,是中歐攜手開創更具包容、更具平衡、更可持續國際秩序的重要媒介。

   美好願景,只有切實可行的實踐,才能變成現實。總理外交本身具有務實、靈活的特點。李克強總理的歐亞之行,以“一帶一路”為抓手、以中國機遇與世界機遇相互轉化為理念,將帶給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中國—中東歐國家、中國與湄公河次區域國家的和平、發展、合作、共贏關係以切實的希望與堅定的信心。

   從李克強總理的歐亞之行,我們將看到中國的擔當、世界的希望,看到中國機遇與世界機遇的共鳴,看到新一代中國領導人外交的大手筆。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王義桅)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梁行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梁行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