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第七屆全國網路媒體龍江行  >   龍江概況  >   正文

黑龍江概況

2013年08月15日 11:0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黑龍江省位於祖國東北部,總面積45.4萬平方公里,人口3832萬,世居有滿、朝鮮、蒙古、回、達斡爾、鄂倫春、赫哲、錫伯、鄂溫克和柯爾克孜等10個少數民族。係由省內最大河流黑龍江而得名,在祖國版圖上猶如一隻騰飛的天鵝。

  黑龍江是投資興業的寶地。多年來,堅持發展與保護並舉,走科學發展之路,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大油田、大耕地、大森林、大草原、大江河,造就了壯美的自然生態,也孕育了不可比擬的優勢和潛力。

  資源優勢明顯。黑龍江省石油儲量居全國第一,大慶油田已累計生産20多億噸,目前保持年産量4000萬噸,仍居全國第一位。“十二五”期間,預計新增天然氣探明儲量2000-3000億立方米,天然氣産業發展前景廣闊。煤炭保有儲量220億噸,年産量近億噸,居全國第9位。大小興安嶺位於主要成礦帶上,蘊藏豐富的金、鉬、鉛、鋅等有色金屬和石墨等稀有非金屬礦藏,保有儲量居全國前10位的有51種,潛在經濟價值超過10萬億元,開發潛力巨大。現有耕地2億畝,居全國之首。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為世界僅存的三大黑土帶之一,寒地黑土已成為發展綠色食品的最佳寶地,綠色食品認證數量和産量均居全國首位,到2015年糧食産量將達到1500億斤。溫家寶總理曾深情地説:“全國大糧倉,拜託黑龍江。”

  工業基礎堅實。黑龍江省現已形成了以裝備、石化、能源、食品、醫藥、電子、冶金、建材、輕工等為主體,較為完整的産業體系,累計提供了約佔全國2/5的原油、1/3的電站成套設備、1/4的木材、1/10的原煤,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型裝備生産製造基地。技術熟練的産業工人超過100萬人。

  能源供應充裕。黑龍江省裝機容量已達2017萬千瓦,目前富餘電力400萬千瓦。“十二五”期間,還將新增裝機容量2000萬千瓦,生産用電不成問題。水資源十分豐富,居全國“三北地區”之首。“十二五”期間,將投資1500億元,用於大型水利工程建設,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供應充足,沒有水荒之憂。

  工商用地寬鬆。黑龍江省有鹽鹼地1067平方公里,其中重度鹽鹼地870平方公里,土地後備資源豐富。僅哈大齊工業走廊內就有280多平方公里鹽鹼地,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不長莊稼長“企業”,是理想的大工業聚集區。

  交通運輸便利。黑龍江省現有高速公路總里程近4000公里,位居全國前列。“十二五”期間,還將新增公路里程超過9000公里。全省鐵路營運里程5645公里,居全國第2位。“十二五”期間,將新增鐵路2000公里,屆時客貨混跑的準高鐵居全國之首。現有民用機場10個,居東北三省之首,國內國際航線91條。“十二五”期間,還將新建4個機場,進入全國前列。

  沿邊開放獨具優勢。黑龍江省地處東北亞腹地,同俄羅斯5個州區接壤,邊境線長達2981公里,共有國家一類口岸25個,其中邊境口岸15個,口岸年過貨能力3000萬噸,對俄貿易額佔全國的1/5。黑龍江省是連接歐亞大陸的國際“大通道”。隨著中俄石油管道建成、同江鐵路大橋開工,屆時將形成陸、水、空和地下管道並行的綜合國際運輸網,成為國內外對俄、對東北亞開展經貿合作的重要“橋頭堡”和“樞紐站”。

  科技實力雄厚。黑龍江省有哈工大等78所高校,內有國家級大學科技園4個。719個科研機構,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兩院院士37位,居全國第5位。11.6萬科研人員,萬人擁有科技研發人員數量居全國第9位。機器人、載人航太、新材料等科研領域居全國乃至世界領先地位。2011年全省取得應用類科技成果1300項;全省申請專利18000件,其中企業申請專利3600件。

  生態優勢突出。黑龍江省堪稱山青水凈、土沃天藍之地。森林覆蓋率達45.2%,有林地面積2007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16.5億立方米,均居全國首位。巍巍的大小興安嶺是天然氧吧。境內黑龍江、烏蘇裏江、松花江、嫩江和綏芬河五大水系,大小江河1918條、湖泊640個,水資源總量989.6億立方米。有濕地434萬公頃,佔全國濕地面積的1/8。有草原433萬公頃,是我國重點牧區省份之一。氣候四季鮮明,夏天是避暑休閒勝地,冬季是賞冰滑雪的樂園。大小興安嶺是東北、華北乃至東北亞的天然生態屏障,對於維護這些地區的生態安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政策環境優良。國家繼續對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實行政策支援,以及糧食主産區扶持政策,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扶持政策,支援邊疆地區改善生産生活條件。更有黑龍江省制定的一系列鼓勵投資、上大項目、扶持重點産業的優惠政策。

  2011年,我省紮實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發展、惠民生步伐,宏觀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態勢,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宏觀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全省地區生産總值(GDP)1250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2%,增幅高於全年目標0.2個百分點,高於全國3.0個百分點,連續10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農林牧漁業均衡發展。全省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705.6億元,總量同比增加40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2%。糧食總産量為1114.1億斤,首次一躍成為全國第一産糧大省。

  工業生産穩定增長。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808.6億元,同比增長13.5%。若扣除天然原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增長23.5%。

  固定資産投資增長較快。全省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7523.8億元,同比增長31.8%,其中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33.7%,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準9.9個百分點。全省商品房施工面積同比增長59.9%,增幅比上年提高32.3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面積3395.4萬平方米,增長24.9%。

  消費品市場繁榮興旺。全省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總額4705.1億元,同比增長17.6%,高於全國平均水準0.5個百分點。其中零售業零售額同比增長16.5%,批發業同比增長21.5%。

  對外貿易高速增長。全省實現進出口總值385.1億美元,同比增長50.9%,高於全國平均水準28.4個百分點,位居全國第12位。全省實際利用外資34.6億美元,增長25.3%,增幅比上年高15.4個百分點。其中外商直接投資32.5億美元,增長22.0%。

  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創新高。全省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620.3億元,增長32.5%;一般預算收入完成997.4億元,增長32.0%,增幅高於上年14.2個百分點,創1986年以來新高。

  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全省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5696元,同比增長13.3%,增幅高於上年3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7590.7元,同比增長22.2%,高於全國平均水準4.3個百分點,在全國位次由上年第11位上升到第10位。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