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  >   國際反腐面面觀  >   正文

政治分肥震動菲律賓政壇

2014年06月04日 13:53: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5月26日,菲律賓“政治分肥”醜聞案嫌犯、女商人納波利斯向菲司法部提交書面證詞,指證12名現任參議員、8名前參議員以及100名現任及卸任眾議員參與騙領國家鉅額財政撥款,使這起去年7月曝光的醜聞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起醜聞涉及金額達數百億比索(1美元約合43比索)。其中,前議長恩裏萊、晶貴埃斯特拉達、裏維拉等3名現任參議員已被告上法庭,醜聞還涉及阿基諾政府的預算部長及農業部長。

  阿基諾的親信被指控涉案

  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去年7月12日率先披露了“政治分肥”醜聞的驚天內幕。報道稱,眾多菲律賓國會議員與不法商人納波利斯聯手,巧立名目向由納波利斯和她的同黨偽造的非政府組織、基金會等“撥款”,並從中收取高達40%—60%的回扣。“政治分肥”醜聞的爆料人是納波利斯的堂弟賓虛,他原本是納波利斯的助手,但由於“生意上的紛爭”,納波利斯將賓虛非法拘禁達4個月之久,後來警方介入才將賓虛解救,這一事件也讓從2003年至2013年長達10年之久的“政治分肥”醜聞公之於世。

  菲律賓國家調查局隨後首批檢控38人涉嫌侵吞和貪污公款,涉案者包括恩裏萊、晶貴埃斯特拉達(前總統埃斯特拉達之子)、雷蒙裏維拉等重量級政客。而這一政治醜聞的關鍵人物、女商人納波利斯在逃亡一段時間後向菲律賓當局自首。

  菲律賓總統阿基諾的親信、預算部長阿巴德也被指控涉案。納波利斯特別提及,她自己也是通過時任眾議員阿巴德才知道可以虛構一個非政府組織與參眾議員的代理人進行交易。對於這些指控,阿基諾27日辯護説:“我們必須承認有這種可能性,即她(納波利斯)想要渾水摸魚。”阿基諾還稱讚阿巴德是領導政府透明改革的“先鋒”,同時他還肯定了農業部長阿卡拉,阿卡拉也出現在了納波利斯公佈的“政治分肥”醜聞名單中。

  納波利斯的律師裏維拉透露,除書面證詞外,納波利斯26日還向司法部提交了一份要求被列入“政府證人保護計劃”的申請文件。納波利斯在書面證詞中否認自己是“政治分肥”醜聞的“設計師”,強調這種腐敗模式“早有先例”。

  根據菲律賓法律,每一名參議員和眾議員都會獲得一筆“優先發展援助資金”,他們有將這些資金用於一些基層發展計劃的自主裁量權。這一計劃最早在科拉松阿基諾夫人執政時的1990年推出,到2008年時,每名國會眾議員可以獲得7000萬比索(約合162.8萬美元)的基金,而參議員則可以獲得兩億比索(約合465萬美元)。

  國會腐敗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優先發展援助資金”推出後弊端屢現,多次爆出舞弊醜聞,因此被菲律賓民眾戲稱為“豬肉桶”。菲律賓一些分析人士也認為,該計劃推出後,逐漸淪為總統收買議員、尋求政治支援的工具。

  菲律賓“政治分肥”醜聞自從去年7月被曝光以來,幾乎每天都佔據菲律賓眾多報紙的頭版。去年8月26日,數十萬菲律賓民眾走上街頭,抗議阿基諾政府的大規模腐敗。阿基諾自2010年上臺以來,高調進行反腐,而“政治分肥”醜聞的爆發嚴重打擊了阿基諾政府的政治聲譽。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菲律賓政治學者對本報記者表示,菲律賓國會的腐敗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此次被曝光的“政治分肥”醜聞更是揭露了菲律賓議會政治腐敗的鏈條。納波利斯以成立眾多非政府組織為名,作為政治掮客,與菲律賓議員和行政部門官員相互勾結,通過“幽靈法案”,從菲律賓國會中騙取國家撥款,然後將部分錢款以“政治分肥”的方式回報給議員。阿基諾政府原本希望將該案作為打擊政治對手的工具,但是始料未及的是,這一案件讓阿基諾政府引火燒身。

  “政治分肥”醜聞曝光後,阿基諾推出的“撥款加速計劃”也成為各方攻擊的目標。阿基諾當政後,為了推動國家財政預算執行力度,通過了“撥款加速計劃”,即將政府各個部門預算剩餘部分集中于總統府統一管理。然而據當地媒體披露,該計劃曾被用於收買部分議員以彈劾阿基諾的政治強敵——大法官科羅那。目前,菲律賓最高法院正在審理“撥款加速計劃”是否違憲,如果最高法院判決“撥款加速計劃”違憲,即使阿基諾在任期間不會受牽連,但當他于2016年卸任後很難確保不會有針對他的訴訟。

  有分析認為,菲律賓雖然名義上是“民主制”,但家族政治在菲律賓政治中扮演著核心角色。阿基諾自己就出身於聲名顯赫的阿基諾家族,他的父親貝尼格諾阿基諾是反對馬科斯(菲第六任總統)的親美派議員,他的母親科拉松阿基諾夫人曾擔任菲律賓總統。據美聯社統計,菲律賓有九成以上地方政府被政治家族把持,不同政治家族之間相互惡性競爭,賄選和家族暴力仇殺事件屢見不鮮。政治家族內部以利益和“贊助制”來維持運作,而民主政治中以政黨為核心的政治體系在菲律賓則完全失效。家族政治的盛行讓菲律賓的“民主政治”流於形式。(于景浩)

點擊更多新聞 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