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抗戰70週年  >   最新報道  >   正文

裁軍30萬:中國對和平的直接宣示

2015年09月04日 11:26: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 社論

  無論是紀念抗戰勝利,還是裁軍宣言,都是以歷史為基座去開創和平未來,它是對和平發展成果的一種展示,也是對捍衛世界和平信念與決心的一次凝聚。

  昨日上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大會在北京舉行。在此次勝利日閱兵上,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鄭重宣佈中國將裁軍30萬。這成為紀念活動中的重要亮點,也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東方主戰場,中國在此節點,首次舉辦了以紀念抗戰勝利為主題的盛大閱兵,從歷史維度和現實境況看,都有著特別的意義:當那些將士們的鏗鏘步伐震落歷史帷幕,當國共抗戰老兵組成乘車方隊共同受閱,歷史和現實、戰爭與和平也在“紀念”語境下交匯。而這種跨越70年的厚重回望,也是擁抱未來的珍貴姿態——所有回望,都是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而“裁軍30萬”,也與此意義相通:應看到,這是繼2005年裁軍20萬後,十年來中國軍隊首次裁軍。裁軍歷來都不僅僅意味著軍人數量的精簡,而往往含有多重意義。

  比如,對外展示中國同世界各國一道維護和平的願望和信心,釋放對推動國際軍控和裁軍的積極負責任的態度。特別是在當下這特殊時點上,裁軍所展現的和平誠意和行動示範,尤顯特殊價值。習近平在講話中18次提到“和平”,一方面用史實還原歷史,強調中國抗戰勝利在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從民族歷史傳統、現實發展等多方面強調了中國維護和平的堅定決心。此次裁軍,也正是決心彰顯。

  但對內,裁軍並不代表和平防禦力量的鬆懈,而是伴隨著國防和軍隊改革,提升軍隊現代化能力。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軍隊改革其實已有實質性舉措,如調整解放軍審計署建制領導關係,完善政策制度等。可以預見,裁軍或只是軍隊更大改革、結構優化的一個序曲。這是捍衛主權尊嚴的必需,也是出於防禦性國防策略、地區安全局勢保障需要、維護世界和平的大國責任的需要。

  在大閱兵場合宣佈“裁軍30萬”,是對和平發展成果的一種展示,也是對捍衛世界和平信念與決心的一次凝聚。二戰後的和平成果需要捍衛。正如習近平主席講話中強調的,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懸在人類頭上。

  不同於70年前,當下世界和平所受到的威脅已不僅僅是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抗爭,而更兼有地緣政治、戰後遺留問題等主權事務的摩擦,暴發局部的、小範圍的戰爭可能性並非沒有。現代國際秩序因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深度交融,對和平的維護、對和平力量的團結顯得更為複雜。對於中國而言,無論是在處理主權問題,還是具體爭端上,都需要平衡智慧和捍衛和平的信念。

  從70年前的二戰勝利國,到今天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中國人民的主權尊嚴在提升。在此背景下,習近平主席明確中國永遠不稱霸,要更好地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壯大世界的和平力量,這其實也是譜寫歷史,這歷史連著和平的未來。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無論是紀念抗戰勝利,還是裁軍動作,都是以歷史為基座去開創和平未來,而在“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這一反法西斯戰爭留存的重要精神遺産之一的信念指引下,中國勢必會在更長的歷史征程中,更好地扮演自身角色。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尹賽楠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尹賽楠

原稿件來源:新京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