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抗戰70週年  >   尋訪抗戰老兵  >   正文

92歲抗聯女戰士:李兆麟為我起名字

2015年06月15日 15:08: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92歲抗聯女戰士:李兆麟為我起名字

  92歲的劉淑珍經歷四年抗戰歲月。

  哈爾濱市依蘭縣迎蘭村,劉淑珍老人的家辨識度最高,鐵門上“光榮之家”的紅色牌子,顯示著主人身份的與眾不同。

  92歲的劉淑珍,個子不高,花白短髮,手上刻滿了滄桑,但在佩戴那枚抗日戰爭紀念章時,卻那麼沉穩。因為紀念章上滿是她4年的抗聯歲月,記錄了她從一個懵懵懂懂的少女,成長為嚴守機密的軍人的過程。

  親人被日本人投江淹死

  1936年春,秘密為抗聯運送物資的父親把14歲的劉淑珍送到了抗聯三軍稽查處,營地就駐紮在依蘭四塊石密林深處。由於劉淑珍活潑好動,部隊經常派她給三軍司令部送信、站崗放哨,有時還給戰士送飯、送子彈。“送信的時候得騎馬,別的戰士開工都得扶著馬鞍,我不用,一躥就上去了。”老人説起這些,眼睛亮亮的。

  那是一段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苦時光,但能和父親、哥哥並肩戰鬥,這讓劉淑珍格外快樂,只是這快樂太短暫了。

  那一年冬天,她的哥哥劉殿奎奉命下山籌集物資,半夜摸回白家屯和父親劉武、鄰居白老六商量,結果被特務聽見。天剛亮敵人就包圍了上來,劉淑珍的父親、哥哥等5人被抓進守備隊,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用開水燙頭……最後一無所獲的日本人把這5個人裝進麻袋扔到松花江裏淹死了,又一把火燒了整個白家屯。

  3歲喪母,如今又沒了父親和哥哥,劉淑珍痛不欲生,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為父親、哥哥和更多的中國人報仇。

  李兆麟將軍給我起名字

  與當時許多農村孩子一樣,參軍前劉淑珍也沒有自己的名字,部隊的同志們都叫她“小劉”。直到1937年秋天,李兆麟去三軍四塊石司令部,在劉淑珍所在的三軍稽查隊營地短暫休息,“很自然地給我起了個名字”。

  李兆麟吩咐劉淑珍從附近山泉盛了一大缸子水回來,在地上插了三根樹枝架著缸子燒水。李兆麟看她幹活痛快麻利,就招手讓她坐到身邊來,問她叫什麼名字,劉淑珍説:“我沒識過字,沒有名字。”李兆麟抬頭看看她旁邊的大樹説:“那你就叫劉淑芝吧!”後來,同志們叫來叫去,就叫成了“劉淑珍”。

  買白布用樹葉染色做衣服

  後來由於部隊官兵缺衣少穿,劉淑珍被調到三軍被服廠工作,和5個女同志一起為戰士們縫補衣服。劉淑珍回憶説:“我們都是從山下買來白布,給戰士們做棉襖、棉褲。等開春時,我們把樹枝、樹葉拽下來,放在大盆裏用火熬。水熬變色後把布放在裏面,染出來的布很好看。”

  “我們打日本鬼子,自己人沒死多少,因為這地形比較好,而且炮比較多,偽警察和日本人不敢靠近我們。大多數自己人都是餓死的。”提起那時的艱苦,劉淑珍很是感慨。做飯捨不得多放米,甚至都捨不得淘一下。一捧米加上小白菜、老蕨菜等野菜放在一起煮著吃,這就算不錯的伙食了。到了冬天,鬼子層層封鎖,糧食運不進來,戰士只好套兔子、打狍子充饑,餓肚子是常事。

  1937年末,鬼子封鎖得更緊了,布匹已經送不到山上了,劉淑珍又回到了稽查隊。再後來,她還到過三軍醫院幫助救助傷員。當時山上缺醫少藥,傷員疼了就在嘴上抹一口大煙,但傷情卻無法控制,不少戰士因此犧牲了。説到這,劉淑珍就低下了頭。

  被捕後遭嚴刑拷打

  1940年5月,劉淑珍等3人奉命下山去縣城買糧。在順利買完糧並交到接頭人手中後,劉淑珍等人又準備過松花江到迎蘭鎮買鞋,因為當時他們穿的都是樺樹皮做的鞋。沒想到,這次買鞋竟是劉淑珍參加的最後一次抗日活動。

  江冰初融,劉淑珍踩破冰面掉進江裏,雖然很快被救上岸,卻因沒有良民證而引起了迎蘭鎮警察和自衛團的懷疑,他們抓了劉淑珍一連審了半個多月,用牛筋鞭打,打在身上再一拽,血淋淋的。直到現在,劉淑珍的頭上還留有一道用軍刀背砍的很深的溝。“那時候我抱著必死的決心,什麼也不説。”最後劉淑珍被當地有名望的人士花錢保釋了出來。

  日本人對劉淑珍進行了的嚴格管控,劉淑珍和部隊失去了聯繫,“我一直想聯繫部隊,但是沒有成功,直到1945年哈爾濱光復。之後我就在家務農,一直到現在。”(記者 李文學)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央視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