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紀念全民抗戰爆發77週年  >   最新報道  >   正文

中國首次在網際網路公佈日本戰犯侵華罪行自供

2014年07月07日 13:44: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1942年10月,對灤縣潘家戴莊1280名的農民採取了槍殺、刺殺、斬殺及活埋等野蠻辦法進行了集體屠殺,並燒燬了全村800戶的房屋。”

   “我為了試驗以空氣注射殺人的方法,于1945年春在懷慶的師團野戰病院命令‘進行試驗’。”

   “1945年,在蟠居地區命令設立所謂慰安所,並引誘約60名的中國婦女和朝鮮婦女任慰安婦。”

   ……

   這是一份記錄于50多年前的審判筆錄,曾任侵華日軍陸軍中將、第117師團長的戰犯鈴木啟久在筆供中這樣記述。38頁藍色手寫字跡的筆錄原文後有鈴木啟久的簽名畫押。

   中國中央檔案館3日首次透過網際網路公佈了日本戰犯的侵華罪行親筆供詞和相關資料,鈴木啟久是第一份。其他44名日本戰犯筆供原文及中英譯文,將以一天一個的頻率密集“上網”,以無可辯駁的證據,向世人揭示日本侵華期間的暴行。

   從筆供內容看,45名日本戰犯在中國犯下的主要罪行包括,策劃、推行侵略政策,製造細菌武器、施放毒氣,進行人體活體試驗,屠殺掠奪資財,毀滅城鎮,強徵慰安婦、強姦婦女,驅逐和平居民等一系列違反國際準則和人道主義原則的令人髮指的罪行。

   再過4天就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肇始的“盧溝橋事變”77週年紀念日。就在2天前,日本安倍內閣突擊解禁了集體自衛權,開啟了再次發動戰爭的“可能性”之門。

   “中方在這樣一個時間點、採取網際網路的方式公佈了戰犯本人寫的筆錄原文,一方面透過戰犯本人寫的筆錄表明侵華事實不容置疑,一方面警告安倍政府解禁集體自衛權可能給本國和世界人民帶來的災難,而用網際網路的方式則可以更大範圍地擴大影響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副館長李宗遠説。

   新中國成立後,共接管和關押日本侵華戰犯1109人。1956年,對其中職務較高、罪行較重的45名日本侵華戰犯提起公訴,所有被告均承認全部起訴事實。

   戰犯上坂勝説:“我所犯下的罪行比起訴書所提到的還要多,應該説是犯下了滔天罪行。”

   數十年過去了,日本戰犯的筆錄字跡依然清晰,但是,日本戰後出生的人對軍國主義給亞洲人民造成的苦難記憶已經模糊,而近年來日本當局將歷史任意打扮,在教育、宣傳等方面不斷推卸戰爭罪責、美化侵略行為。

   多位到過日本的學者表示,如今,相當一部分日本普通民眾只稱“那場戰爭”或“大東亞戰爭”,而不説“侵略”;只知東京大空襲,而不知日軍對重慶平民無差別的轟炸;只談廣島原子彈爆炸造成20余萬傷亡,否認日軍南京大屠殺戕害30多萬人。

   “此次公佈的戰犯罪行自供與之前公開的大量客觀史料有很大不同,是這些戰犯經過思想改造、良心發現而主動供述的罪行記錄,是從人的角度還原歷史原貌,能讓更多的人包括日本民眾有機會了解到一個真實的歷史。”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前所長蔣立峰説。

   今年以來,吉林省檔案館、瀋陽檔案館、濟南警察博物館陸續公佈了一批日軍侵華戰爭罪行證據資料。

   中國還將有關南京大屠殺和日軍強徵慰安婦的一些珍貴歷史檔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記憶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受理中方申報。

   “抗日戰爭對於中國人民而言,是刻骨銘心的民族記憶。不斷地深入挖掘、蒐集、研究和揭露日軍侵華歷史證據,是中國捍衛二戰勝利成果的具體工作,是世界對反法西斯戰爭進行集體記憶的一部分。”上海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説。

   李宗遠表示,世界上任何國家如果忘記歷史,必然會遭到歷史的懲罰。中國如今敢於直視慘痛的歷史傷疤,將民族痛苦記憶公布於世,正是為了讓世人從中汲取教訓,為維護和平而努力。

   此次中國公佈日本戰犯侵華罪行自供的消息引發了中國網民關注。

   “看得我好想哭,翻譯成日語吧,讓日本民眾看看他們的‘英雄’。”網友“Sue1213LX”説;

   “這不是拉仇恨,這是歷史。”網友“見怪8怪”説;

   “請正視歷史,珍惜和平。”網路名為“sarah0011”的用戶説。

   據悉,除了陸續公佈45名戰犯的罪行自供筆錄,中央檔案館還在著手整理未被判刑的1017名日本戰犯筆供檔案,將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形式公佈。這些包含日文原文和中文譯文在內的館藏戰犯筆供數量多達近20萬頁。

   李宗遠告訴記者,他所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也收藏有部分侵華日軍罪行供述的歷史資料。這座位於北京盧溝橋的紀念館正在為“盧溝橋事變”77週年紀念做準備。

   李宗遠説,自1987年以來,有大約20萬日本民眾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遺憾的是,2005年後來自日本的參觀者數量逐步下降。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真正牢記歷史、以史為鑒,才能避免戰爭悲劇的重演、才能使世界達到真正的持久和平與穩定。”中央檔案館副館長李明華説。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