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湘潭倖存抗戰老兵講歷史 8個弟兄被殺害

2015年06月19日 14:39:00 來源:湘潭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紅網湘潭站6月17日訊(湘潭日報記者 馮葉)王國英的家在湘鄉市潭市鎮的大山裏,幾間簡陋的土磚平房,屋頂瓦片多處破損,泥土地面坑坑洼洼,電燈泡上蒙了一層灰,發出微弱的光,整個房子十分陰暗。家裏唯一的亮色,是門口的一幅大紅色對聯:“萬代河山感恩八年忠義膽,一身鐵骨喜迎五嶽長壽松。”橫批是“抗戰老兵光榮”。

  沒錯,86歲的王國英是一名抗戰老兵,他為守衛家園付出了全部青春。他的晚年,和老伴相依為命,過著清貧的日子。

  入伍:扮成乞丐探敵情

  “你記下來了嗎?”“把你的本子給我,我看記對了沒有?”採訪過程中,王國英會反覆確認我們的記錄是否有偏差。他的嚴謹和認真,源自70年前的戰爭經歷。他是一名情報兵。

  1943年,在十四個兄妹中排行老五的王國英被“抽中”,作為補充新兵,被安插在國民革命軍第73軍15師185團3營機槍3連。軍長是湘鄉人彭位仁。王國英參軍沒多久,戰爭就打到了家門口。

  1944年6月,侵華日軍再次進犯長沙,並沿粵漢線一路南下,侵略株洲、湘潭、衡陽等地,他所在的73軍奉命進駐湘鄉,在潭市、谷水、婁底到藍田一線阻擊敵人。在潭市長大的王國英因為熟悉地形,“成了一名不穿軍裝的探子。”

  “我打扮成乞丐的樣子,去各個偏僻的角落假裝找吃的,實際上是去刺探敵情。”王國英每天天一亮就出發,翻山越嶺打探情況。一天,“乞丐”王國英發現了兩名鬼鬼祟祟的日本兵:“他們一個在河邊,一個躲在墻後。肯定是來看地形的。”他趕緊往回撤,並一路留下記號,趕回部隊報告軍情。這意味著,日軍對潭市的進攻開始了。

  親歷:8個弟兄被殺害

  1945年1月17日,日軍兵分兩路,往潭市鎮觀音閣方向而來。當時敵我力量懸殊大,日軍共來了100多人,“他們來了3架飛機,向潭市扔了6顆炸彈。”這天,王國英和8名戰友帶著手榴彈和4支槍,以一種慷慨赴死的決然,上山殺敵。

  “我們從山下往山上走,可日本人在山上用機槍掃射,我們以樹叢做掩護,一步步向山頂走。”王國英説,他們一路隨著自己留下的記號,終於到了敵人的面前。他們把手榴彈扔進敵軍陣地,發動突襲,傷敵之餘也遭到日軍的瘋狂反擊。

  “我的8名戰友,在一個小時內,就被敵人殺光了。我親眼看見他們中彈倒下。”王國英很激動,當時只有15歲的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死亡,他也第一次用槍打死了兩名日本兵。很快大部隊趕來,將觀音閣陣地拿下,日軍從此逃出了潭市鎮。

  天色拂曉。王國英看著越來越清晰的大山,悲從中來。抗敵的緊張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斷回想起8個兄弟接連犧牲的情景。

  心聲:歷史不應被忘記

  “如果不是腿不能走了,我一定要帶你們去看看。就在這幾座山後邊。”王國英老人説:“過去,很多人不知道潭市也被日本人入侵過。”為了讓後人記住這8名犧牲戰士的抗日功績,王國英提議要給他們立碑。現在,在觀音閣,一座小小的石碑已經立起,上面記載的正是這段抗日榮光。

  在王老的房間裏,一口舊木箱落在櫃子上,裏面存滿了王國英的“寶貝”。他年輕時的筆電和各種證件。我們從中發現,在他的抗戰履歷表裏,還有更多的功績,如隨73軍在新化、婁底以及湘中地區一帶參加湘西大會戰,苦戰兩個月並取得勝利。可他記憶最深的仍是在家門口——觀音閣的那一場戰鬥。

  這就是一個15歲少年對戰爭的最初記憶,這種傷痛伴隨了他整整70年,至今仍歷歷在目。

  這兩年,通過“倖存抗戰老兵關愛計劃”,王國英的抗戰故事被湖南老兵之家的志願者發掘。今年3月5日,王國英因心肌梗塞、冠心病入院。志願者在他出院之後才得知情況,很快趕到潭市鎮,給他送去了1200元慰問金。

  王國英的老伴告訴我們,丈夫住院期間,只有她一人照顧,再無他人來探病。這些年來,兩人一直生活在這個灰濛濛的房子裏,自己種菜、養雞,彼此扶持。現在已進入夏季,王國英仍光腳踏在一雙60年代的棉鞋裏,其腳趾部分的棉絮已經掉光。

  而這棟土磚房一田之隔的對面,是兒子家嶄新的兩層樓房。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湘潭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