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湖南抗戰名城巡禮】湘西會戰 八年抗戰龍潭戰役功居榜首

2015年06月29日 13:12:00 來源:紅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湖南抗戰名城巡禮】湘西會戰八年抗戰龍潭戰役功居榜首

  (英烈墓,安葬著在龍潭戰役中犧牲的780余位74軍51師陣亡將士。)

【湖南抗戰名城巡禮】湘西會戰八年抗戰龍潭戰役功居榜首

  (紀念塔,上有蔣中正、何應欽、王耀武等人題詞。)

【湖南抗戰名城巡禮】湘西會戰八年抗戰龍潭戰役功居榜首

  (6月27日下午,兩岸媒體聯合採訪團來到湘西會戰主戰場龍潭,與自發前來的小鎮及周邊村寨群眾數百人一同拜祭抗戰陣亡將士。)

【湖南抗戰名城巡禮】湘西會戰八年抗戰龍潭戰役功居榜首

  (浩氣門,上書“抗日陣亡將士公墓”。因蔣中正題詞“浩氣長存”,故名浩氣門。)

【湖南抗戰名城巡禮】湘西會戰八年抗戰龍潭戰役功居榜首

  (記者們向英烈墓獻花以寄哀思。)

  紅網懷化6月28日訊(時刻新聞見習記者 陳美淇 攝影 李長宏)溆浦龍潭,地處湖南省西部,雪峰山北麓、溆浦縣南陲,70年前是連接湘中、湘西的一個經濟重鎮。1945年4月,抗日戰爭著名的湘西會戰,在這個山區小鎮進行最後一戰,中國軍隊重創日軍,取得了蜚聲中外的重大勝利。6月26日下午,“湖南抗日名城巡禮”第十二屆海峽兩岸聯合採訪團來到這裡,瞻仰龍潭抗日陣亡將士陵園,祭奠湘西會戰陣亡將士,並參觀採訪了湘西會戰龍潭主戰場。

  “民眾支援是抗戰勝利基礎”

  採訪團車隊剛到龍潭鎮,發現小鎮主街兩旁擠滿了熱情圍觀的當地民眾,並跟隨記者們拾級而上,一同前往陵園紀念塔和英烈墓祭拜陣亡將士。從高處往下望,石階上人頭攢動,肅穆前行,場面十分浩大。三名家住鄉下的初中女生,早就聽聞今天將有採訪團抵達,而且還知道其中有許多來自臺灣和香港的記者,便一同相約早早來到陵園前等候。幾位鎮上的瑤族老人更是現場為記者們演唱當地久久相傳的關於龍潭戰役的抗戰歌曲。

  面對群眾的熱情,溆浦縣委副書記翟波對記者們説:“民眾支援是龍潭戰役取得重大勝利的基礎。很多龍潭人的父輩都直接參與或參加了龍潭戰役,從後勤、武器運輸和傷員運送等方面都給部隊提供了極大的支援;另外全部由鄉民組織的‘自衛隊’在協同正規軍作戰中發揮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八年抗戰龍潭戰役功居榜首”

  湘西會戰是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次大會戰,光耀國史,蜚聲國際。而龍潭戰役就是湘西會戰中最後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次戰役,是八年抗日決勝戰。

  1945年4月,盤踞在湘東、湘中的日軍出動8萬兵力兵分三路發起“芷江攻略戰”,旨在奪取芷江機場,進窺黔蜀,吞併大西南。國民黨軍隊以王耀武第四方面軍為主力,利用雪峰天險進行阻擊,史稱“湘西會戰”。雙方參戰兵力達28萬,從4月9日至6月7日,經過歷時近兩月的奮戰,共擊斃日軍一萬二千余人、傷兩萬三千余人,取得了彰顯軍威國威的重大勝利,挫敗了日軍企圖佔領芷江機場的陰謀,是抗戰正面戰場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重大轉捩點。

  八年抗戰,著名戰役有過十數起,如“臺兒莊大捷”、“平型關大捷”、“忻口戰役”等等,但若論戰役戰果及戰局影響則都不及龍潭戰役,因此《文化龍潭》一書做出了“八年抗戰龍潭戰役功居榜首”的高度評價。

  龍潭陵園應與盧溝橋紀念館、芷江受降園擁有同等重要的抗戰文化名勝地位

  龍潭戰役的重大勝利讓“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介石大為振奮,當即指示修建“龍潭陵園”,併為之題詞“浩氣長存”,“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精忠貫日月”。

  陵園始建於1945年秋,位於龍潭鎮東郊的弓形山上,是標誌著抗日戰爭取得全面勝利的、最早修建的紀念設施。從山腳順山而上,依次為陵園大門、浩氣門、警鐘壁、紀念塔、碑墻、韆鞦亭、英烈墓。園內景點座落有致,綠樟環抱,石徑通幽、莊嚴肅穆。從山頂觀景平臺遠眺,陵園東面的英雄山、牛形山、青山界等戰場遺址盡收眼底,與英烈忠魂遙遙相望。

  鋻於龍潭戰役抗戰戰略轉捩點的重大意義,有學者認為若打造抗日文化名勝,標誌著這場戰爭首尾兩點的盧溝橋紀念館與芷江受降園固然重要,但作為決定八年抗戰最後勝利的龍潭戰役的象徵龍潭陵園亦應與其擁有同等甚至更為重要的地位。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紅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