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   滾動播報  >   正文

為英雄正名:親歷者講述劉胡蘭的真摯戀情

2015年08月24日 08:58:00 來源:新華社北京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社北京6月14日新媒體專電(記者王學濤 梁軍 趙丹丹)一個15歲的女孩,在陰森森的鍘刀前,毫無畏懼,英勇就義。

  壯烈犧牲後,毛澤東為她的事跡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劉胡蘭,一個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名字,一位為了革命事業而英勇獻身的英雄。那些依然健在的身邊人和親歷者,關於劉胡蘭和那段血雨腥風的記憶,仍舊刻骨銘心。

  劉胡蘭是被誰鍘死的?

  在網路上,一篇題為《在武力脅迫下,鄉親們顫抖著,鍘死了劉胡蘭》的博文稱,劉胡蘭並非被國民黨所害,而是死於鄉親們的鍘刀下。這篇文章一度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

  為此,記者走進位於山西省文水縣的劉胡蘭紀念館,看到一份1947年1月11日,國民黨閻錫山部72師師長艾子謙給215團1營的指令,上面寫道,“該營此次開展工作進行鬆懈,做法太軟……今後做法要硬,去掉書生習氣,勿存婦人之仁,速將馮德照、劉胡蘭等扣獲歸案法辦……”

  “這封密信上明確寫明要將劉胡蘭法辦,為死去的反動村長報仇,證明了閻軍對革命者的迫害和殘殺。”在劉胡蘭紀念館工作十餘年的支部副書記陳湘平説,劉胡蘭確實因參與配合武工隊鎮壓反動村長而遭到報復,但這個村長是惡棍無賴,竊取情報、搶糧抓丁、迫害革命家屬、勒索百姓財物,無惡不作。

  至於劉胡蘭被誰所鍘,記者採訪了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目前唯一一位尚能講述當年曆史的目擊者,86歲的白天廣。白天廣回憶説,那天閻軍分三路包圍了村子,還敲鑼喊話,每家留一個人,其餘群眾都到觀音廟開會。在現場,劉胡蘭被閻軍和地主武裝組織的“復仇自衛隊”認出後拉到廟裏審訊。

  “劉胡蘭死的可剛強哩!就義前,敵人來拉她,被她一胳膊甩開了。她幾步走到鍘刀前,把頭上戴的圍巾緊了一下,又望了望鄉親們,一下就躺到了鍘刀下面。”白天廣回憶説,當時鍘的人有兩三個,除了“復仇隊”的人,敵人還威脅拷打一名群眾,讓那人主要把穀草墊在劉胡蘭的脖子下。

  “太殘忍了!記得那是臘月二十三,還過啥年呢,過週年吧。”白天廣説,“有人説劉胡蘭是被群眾鍘的,老百姓還能殺自己人麼?就是參與一下也是被逼無奈。這沒有問題,就是敵人殺的。”

  劉胡蘭的真摯戀情

  抹黑英雄的案例層出不窮,還有人惡意中傷劉胡蘭是“紅軍連長的小三”。記者在文水縣採訪到了當年第一個和劉胡蘭訂婚的陳德鄰,並且通過他了解到,劉胡蘭15年的短暫生命中,曾有兩次訂婚經歷和一段真摯的戀情。

  今年88歲高齡的陳德鄰説,那個年代村裏有早定親的習俗,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雙方家長訂了親。然而當時在外地工作的陳德鄰已經有了戀愛對象。於是他找到劉胡蘭,跟她説明瞭情況,兩人一致同意各自回家説服父母,解除婚約。

  “劉胡蘭很開朗,品德相當好。”陳德鄰説,讓他感動的是,劉胡蘭不僅歸還了他家的訂婚禮,還參加了他的婚禮。

  陳德鄰回憶説,由於政治原因劉胡蘭後來又退過一次婚。直到1946年,解放軍某團連長王本固負傷被送到雲周西村療養,劉胡蘭因常去為他做飯、敷藥,接觸多了,兩人産生了愛情。“後來兩人訂了婚,王本固還在劉胡蘭家吃了餃子。”陳德鄰説。

  “大家都知道在臨刑前,劉胡蘭把王本固送她的手帕交給繼母,並叮囑她把東西還給王本固,讓人家不要等她了。當時那麼小,她就下定了犧牲的決心,面不改色地躺到鍘刀下,真是可歌可泣。”陳德鄰説著眼圈泛紅了。

  英雄不容玷污

  更有甚者,在網上宣稱,反動派讓共産黨員站出來,鄉親們往後退一步,結果劉胡蘭被殺,老鄉説“娃是好娃,就是反應慢了點……”還有人質疑劉胡蘭的無畏精神,稱其是精神病人。

  對此,陳德鄰非常氣憤。他説,劉胡蘭雖然年齡小,但英雄的成長是有一個過程的。無論是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時期,雲周西村都是文水縣的革命根據地之一,當時許多黨員幹部長期隱蔽在這裡工作,而且被抓去的革命者死得都很剛強。“他們一代人在那樣的環境中受到很大教育。”

  “劉胡蘭組織觀念強、處理問題果斷,是革命的積極分子。”陳德鄰舉例説,劉胡蘭曾瞞著家人自己跑去貫家堡村參加了“婦女幹部訓練班”的學習。

  陳德鄰説,劉胡蘭還領導雲周西村婦女積極為前線子弟兵做軍鞋。當時,一位地主婆交來一雙底薄量輕、針腳敷衍的鞋,被劉胡蘭發現後指出其欺騙行為。為了教育群眾,她一斧頭剁開那雙鞋,裏面的草紙、麻布等都露出來了。地主婆當眾檢討,並受到處罰。

  “作為她的弟弟,我感到很憤慨。網上的抹黑實質上是對英雄的侮辱和不尊重。沒有千千萬萬先烈獻出寶貴生命,哪來今天的幸福生活?”劉胡蘭弟弟劉繼烈説。

  事實上,民間不乏劉胡蘭精神的傳播者。今年51歲的農民攝影家呂慶和就是其中一位。近10年來,他走遍西北和華東十多個省市,有時一人騎著摩托車,有時開著汽車,插上宣傳劉胡蘭精神的旗幟就出發了。白天他發宣傳資料或去學校做報告,晚上就用投影儀在廣場上播放劉胡蘭的電影。

  夏季的劉胡蘭紀念館鬱鬱蔥蔥,玉簪花長勢正旺,不少遊客前來參觀。73歲的遊客張忠貴説,“劉胡蘭是革命英烈中很典型的一位,她不僅年齡小,還是一名女性。在人民利益和黨的事業面前,她不怕犧牲,就憑這一點也值得全國人民學習。她的精神激勵了幾代人,英雄不容玷污。”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華社北京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