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鄧小平誕辰110週年  >   滾動播報  >   正文

人民日報回顧鄧小平檔案:曾率先反對兩個凡是

2014年08月12日 15:00: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今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0週年。鄧小平同志是一位偉人,在中國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在世界上有著重要影響。他的思想理論和不朽功勳指引和鼓舞著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向宏偉目標勝利前進。我這裡主要回顧有關鄧小平同志檔案文獻的一些重要情況,緬懷這位世紀偉人的豐功偉績,學習他的光輝思想和偉大品格。

  一、 一份珍貴的自傳

  1991年8月,俄羅斯開始陸續將一些歷史檔案解密並對外開放,其中有一部分是與我黨歷史有關的檔案文獻。經中央辦公廳批准,1992年8月10日至24日,我帶檔案代表團一行5人前往莫斯科,查閱有關中國革命和我黨歷史的檔案資料。代表團住在我國駐俄羅斯大使館,王藎卿大使和張志明參贊給予了多方面支援。我們先後到俄羅斯“現代歷史文獻保管與研究中心”和“當代文獻保管中心”查閱檔案。為了爭取時間,我們中午不休息,吃點麵包繼續工作。

  我清楚地記得,8月19日10點左右,在翻閱第530號莫斯科中山大學檔案全宗第五卷時,突然發現一張22開白紙上寫著“鄧希賢”3個字。這不是鄧小平同志曾經用過的名字嗎?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過來。鄧小平同志原名鄧先聖,5歲上私塾時先生説這個名字有對聖人不敬之嫌,給他改成了鄧希賢。這個名字一直用到1927年,為適應當時地下工作需要才改名鄧小平。翻過簽名的第一頁,正文是用藍黑墨水書寫的,一共10頁。經過核對,這是鄧小平同志1926年1月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時根據學校黨組織要求寫的一份自傳。自傳寫了4個方面內容:一是家庭經濟地位;二是個人的經歷及思想變遷;三是加入團體及服務的經過;四是來俄的志願。前3個部分主要寫了鄧小平同志家庭經濟情況和1920年離開家鄉赴法勤工儉學、參加黨組織活動的基本情況,講述了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成長經歷。第四部分來俄的志願,鄧小平同志表達了自己的革命理想和堅定信念。他寫道:“我過去在西歐團體工作時,每每感覺到能力的不足,以致往往發生錯誤,因此我便早有來俄學習的決心。”他堅定表示:“我能留俄一天,我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務使自己對於共産主義有一個相當的認識”,“尤其是要來受鐵的紀律的訓練,共産主義的洗禮,把我的思想行動都成為一貫的共産主義化。”“我來莫的時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堅決的把我的身子交給我們的黨,交給本階級。從此以後,我願意絕對的受黨的訓練,聽黨的指揮,始終為無産階級的利益而爭鬥!”

  我們那次帶回來的檔案複製件和後來製作成縮微膠片的檔案文獻共有364卷、5.8萬頁,填補了我黨歷史檔案方面的一些空白,其中一些檔案資料很珍貴。特別是能找到66年前鄧小平同志寫的自傳,為世人了解他的革命足跡和崇高風範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大家都非常高興。回到北京後,我們將這份自傳的複製件報送鄧小平同志辦公室。鄧小平同志辦公室主任王瑞林同志告訴我,鄧小平同志看到後非常高興,連連表示,這份材料反映的情況都是真實的,60多年前的檔案能保存至今,實在不容易。

  鄧小平同志在70多年的奮鬥歷程中,留下了大量的報告、講話、批示、文電、書信、題詞等。這些檔案文獻是鄧小平同志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是我們黨極為寶貴的財富。回顧和學習這些檔案文獻,常常給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啟迪。

  在1927年“八七會議”上,毛澤東同志提出了“槍桿子裏面出政權”的著名論斷,強調中國革命必須走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大家了解“八七會議”,但並不一定知道這次會議是鄧小平同志記錄的,這份珍貴的記錄原件現在保存在中央檔案館。從莫斯科回國後,1927年7月,鄧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機關負責管理文件和機要工作,同時參與起草文件。面對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汪精衛叛變革命的嚴峻形勢,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鄧小平同志作為中央秘書參加會議並作記錄。他記錄了每個人的發言,其中毛澤東同志發言有800多字,提出“以後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八七會議”在中國革命的緊急關頭徹底清算大革命後期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方針,指引中國革命走上了正確道路。

  從檔案文獻看,1931年8月,鄧小平同志從上海來到江西蘇區後,受到黨內“左”傾領導者迫害,被打成“毛派”頭子並撤職,但他仍堅定支援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從1933年7月到1934年12月,鄧小平同志主編《紅星》報。《紅星》報是當時中革軍委的機關報,在廣大紅軍指戰員和地方幹部群眾中影響很大。《紅星》報大約每週出版一期,從選稿、編輯到印刷、發行,鄧小平同志都親自幹,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下堅持辦報70多期。1935年1月,鄧小平同志作為中央秘書長參加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

  在革命戰爭年代,鄧小平同志以不可動搖的堅定信念和鋼鐵般的意志,不畏艱險,勇挑重擔,為中國革命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充分展現了偉大革命家、戰略家的雄偉氣魄和非凡膽略。從中央檔案館館藏的檔案文獻可以看到,八年抗戰中,劉伯承、鄧小平同志率八路軍129師縱橫晉冀魯豫,馳騁太行山下,大小戰鬥數千次,開創的根據地成為擁有18萬平方公里、2400余萬人口、30萬軍隊的七大解放區之一。解放戰爭爆發後,國民黨軍隊對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被粉碎,轉為向陜北和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縱觀全局、運籌帷幄,作出了“以主力打到外線,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的戰略決策。毛澤東同志給劉伯承、鄧小平同志發出密級極高的電報,表示“現陜北情況甚為困難”,希望劉鄧大軍休整後,下決心不要後方,以半個月行程,直出大別山。鄧小平和劉伯承同志感到情況緊急,立即復電:“決心於休整半個月後出動,以適應全局之需”,“直趨大別山”。實際上不到10天時間,劉伯承、鄧小平同志就率領12萬大軍出動,兵分三路,蹚著淺至膝蓋、深可齊腰的積水泥沼艱苦跋涉,先後突破黃泛區、沙河、汝河、淮河重重阻隔,衝破國民黨軍隊層層包圍,千里躍進大別山,並創建了“鞏固的大別山根據地”。鄧小平同志曾説過,我們好似一根扁擔,挑著陜北和山東兩個戰場。我們要責無旁貸地打出去,把陜北和山東的敵人拖出來。我們打出去挑的擔子愈重,對全局愈有利。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改變了解放戰爭的戰略態勢,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在這期間,毛澤東同志還多次致電鄧小平同志徵詢關於大別山根據地創建工作的意見,並批轉鄧小平同志的報告,親自寫按語稱讚道:“小平所述大別山經驗極可寶貴,望各地各軍採納應用。”進入戰略決戰階段後,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賦予鄧小平等同志更大重任。中央指示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五同志組成淮海戰役總前委,鄧小平同志為總前委書記。毛澤東同志對鄧小平同志説“我把指揮交給你”,中央軍委指示“情況緊急時機,一切由劉陳鄧臨機處置,不要請示”。淮海戰役取得了偉大勝利,殲敵55.5萬人,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蔣介石的精銳部隊受到毀滅性打擊。之後,毛澤東同志又明確淮海戰役總前委改為渡江戰役總前委,仍由鄧小平同志任總前委書記,指揮渡江作戰。鄧小平同志親自起草了《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1949年4月20日晚至21日,千里長江,萬帆齊發,百萬大軍從西起江西湖口、東至江蘇江陰1000余裏戰線上,以排山倒海之勢一舉突破國民黨號稱“固若金湯”的長江防線。23日,人民解放軍攻佔南京,宣告國民黨反動統治覆滅。毛澤東同志欣然揮筆寫下“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邁詩句。

  鄧小平同志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為中國人民的幸福安康、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而奮鬥,充分展示了一位偉大領袖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懷和卓越膽識。我們今天緬懷鄧小平同志,就是要學習他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為黨和人民事業奉獻終身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學習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境界的政治勇氣和理論智慧,學習他尊重實踐、尊重群眾,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務實作風和實幹精神,學習他洞察世界大勢、把握時代脈搏,在關鍵時刻作出重大決策的非凡膽略和恢弘氣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做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進一步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把鄧小平同志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二、一部重要的手跡選編

  經中央批准出版的《鄧小平文選》、《鄧小平年譜》、《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軍事文集》等書,是學習宣傳貫徹鄧小平理論的重要文獻。上世紀90年代,我和一些同志考慮,能否將鄧小平同志的手跡編輯出版一部手跡選,既有助於大家深入學習鄧小平同志的思想理論,又可真實地感受鄧小平同志樸實無華的文風。

  1994年1月,經報中央辦公廳批准,啟動了《鄧小平手跡選》的編輯工作。我們組織一些同志,從大量檔案文獻中挑選出鄧小平同志手跡296件,包括報告、講話、提綱、批示、文電、書信、題詞、題字等。這些文獻生動展示了一代偉人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非凡經歷和膽略智慧,其中多數為首次公開發表。手跡選出後,我們一個字一個字認真校核,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做好考證註釋。為便於讀者閱讀,我們將手跡按題詞、題字、書信、文電、批示、提綱6個部分分類,所有手跡均附有釋文。2003年8月,書稿編輯完成後,經中央文獻研究室審核,並報中央辦公廳和新聞出版部門批准,同意出版《鄧小平手跡選》。江澤民同志對這項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併為《鄧小平手跡選》題寫了書名。2004年7月,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00週年前夕,《鄧小平手跡選》正式出版,為推動全社會學習宣傳貫徹鄧小平理論發揮了積極作用。

  《鄧小平手跡選》收錄了1931年4月29日鄧小平同志親筆寫給中央的《七軍工作報告》。報告敘述了百色起義、龍州起義後紅七軍、紅八軍的創建和戰鬥經過,回顧了廣西左右江地區建設紅色政權、發動土地革命的主要工作,總結了開展武裝鬥爭的經驗教訓,一共是10條,其中一條就是講忽視了群眾工作,結果是到處站不住腳,轉戰7000里,從廣西一直跑到贛南。鄧小平同志的報告與這一時期毛澤東同志領導井岡山鬥爭關於糾正單純軍事觀點的思考是一致的。毛澤東同志和鄧小平同志先後從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反映了他們對中國革命道路的不懈探索。

  《鄧小平手跡選》收錄了1956年8月15日鄧小平同志親筆起草的《中共中央關於召開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通知》。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召開的八大是我們黨執政後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鄧小平同志當時作為中共中央秘書長、中央組織部部長,參與主持大會籌備工作,主持修改黨章並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為確保八大圓滿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他親筆起草的八大《通知》簡明扼要,全文如下:“各省市委、自治區黨委,西藏工委,中直黨委,中央國家機關黨委,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關於黨的八次大會問題,現通知如下:(一)八次大會定於九月十五日開幕。(二)現決定於九月一日到九月十四日,舉行八次大會的預備會議。(三)請你們通知各代表務于八月卅一日以前到達北京,向中央辦公廳報到。(四)中央決定各地區和各單位所選出的候補代表,一律列席八次大會,請通知他們同時到達北京。”一共4條、158個字,把開會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員和報到方式講得清清楚楚。八大的勝利召開,標誌著探索適合我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取得初步成果,拉開了全面的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的大幕。

  《鄧小平手跡選》收錄了1977年4月10日鄧小平同志寫給中央的一封重要的信。1977年2月7日,“兩報一刊”社論提出“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違背了黨的思想路線,阻礙了撥亂反正。當時,鄧小平同志還沒有恢復工作,他敏銳洞察到“兩個凡是”不利於黨和國家事業向前發展,以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高度負責的精神,率先站出來反對“兩個凡是”。鄧小平同志在信中明確指出:“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高舉和捍衛這面光輝偉大的旗幟,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把黨和社會主義的事業,把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事業,勝利地推向前進。”他還建議:“如果中央認為恰當,我建議將我這封信,連同去年十月十日的信,印發黨內。”鄧小平同志的信在黨內引起強烈反響和廣泛認同,對撥亂反正、恢復黨的思想路線、開創改革開放新時期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

  《鄧小平手跡選》收錄了1984年4月鄧小平同志關於香港駐軍問題的重要批示。鄧小平同志在外交部關於香港問題的請示上明確批示“在港駐軍一條必須堅持,不能讓步”,充分體現了鄧小平同志堅決維護國家主權的堅定意志。1982年9月24日,鄧小平同志會見來華訪問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撒切爾夫人稱,中國收回香港會帶來災難性影響,要維持香港的繁榮,必須由英國來管理它。鄧小平同志針鋒相對,明確表示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迴旋餘地;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不遲于一、二年的時間,中國就要正式宣佈收回香港這個決策;如果在15年的過渡時期內香港發生嚴重的波動,中國政府將被迫不得不對收回香港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鄧小平同志斬釘截鐵的談話,講出了中國人民的偉大氣魄、力量和決心。1984年12月19日,鄧小平同志出席中英兩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簽字儀式,正式確認中國政府將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現在,鄧小平同志“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已變成現實,香港、澳門回歸後保持了長期繁榮穩定。

  文如其人。《鄧小平手跡選》收錄的文獻,體現了鄧小平同志看問題高屋建瓴,抓工作舉重若輕,辦事情雷厲風行,講話寫文章開門見山。鄧小平同志反覆強調“我們開會,作報告,作決議,以及做任何工作,都為的是解決問題”。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還是改革開放以後,鄧小平同志都是我們黨優良作風的積極提倡者、率先踐行者和光輝典範。

  三、一個影響深遠的講話提綱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們黨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重要會議。講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必然講到全會之前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這次中央工作會議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做了充分準備。鄧小平同志親筆起草的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講話提綱,也成為我們深入研究這一重要歷史轉折關頭的珍貴文獻。

  中央工作會議從1978年11月10日開到12月15日,共36天。之後,十一屆三中全會從12月18日開到22日,共5天。與會同志分為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6個組。我參與了西北組的服務工作。

  中央工作會議開始,根據鄧小平同志的提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和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會議先用2到3天時間討論一個問題,這就是從1979年1月起,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看大家同不同意。與會同志展開了非常熱烈的討論。大家紛紛表示,工作重點的轉移,是戰略的轉移,是具有歷史意義的根本性轉變,是黨心、軍心、民心所向,是代表了全國人民的迫切願望和根本利益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央工作會議原定的議題:一是討論農業問題;二是商定1979年、1980年兩年國民經濟計劃的安排;三是討論李先念同志在國務院務虛會上的講話。會議進入分組討論以後,就突破了原定議題。與會同志提出,要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必須由中央解決“文革”遺留的一些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這次會議充分肯定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深入討論了適應工作重點轉移的需要、實行改革開放的方針,加強黨的民主集中制、健全黨內民主生活等重大問題,審查和解決了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整個會議充滿著暢所欲言、民主熱烈的氣氛。會議明確提出讓大家敞開講話,總共出了425期簡報。由於討論熱烈,小組會常常一開就是好幾個小時,會議秘書組擔心一些老同志身體吃不消,發出通知:“醫生們意見,小組會時間較長,且參加會議的多是年紀大的同志,建議在會議中間休息十幾分鐘。”

  12月13日下午4時,中央工作會議舉行閉幕會,202人出席。在這次會議上,鄧小平同志發表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這個講話實際上就是隨後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對於這篇講話,鄧小平同志極為重視。10月份,鄧小平同志就多次約有關同志談講話稿的起草問題。在這期間,他親筆擬寫了講話提綱,有7個問題:一、解放思想,開動機器。二、發揚民主,加強法制。三、向後看是為的向前看。四、克服官僚主義、人浮於事。五、允許一部分先好起來。六、加強責任制,搞幾定。七、新的問題。在提綱的最前邊,鄧小平同志還加了“對會議的評價”這個問題,加起來一共是8個問題。鄧小平同志與有關同志反覆商量,最後決定講4個問題。講話稿起草後,他又幾次修改。之後,鄧小平同志將稿子分送中央政治局常委審閱。鄧小平同志在閉幕會上的講話得到了與會同志熱烈擁護,為此,會議決定延長2天,討論鄧小平同志的講話。大家一致認為,鄧小平同志的這個重要講話是“開闢新時期新道路、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

  由於中央工作會議作了充分的思想、政治準備,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得非常順利。全會恢復了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重大決策,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形成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

  鄧小平同志開創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走過了30多年波瀾壯闊的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踐充分證明,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進入決定性階段,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圍繞“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決定並著力推進,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以及黨的建設進行總體佈局,對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開展全方位外交作出全面部署,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奮力推進各方面工作,開創了新局面。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努力奮鬥,一定能夠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者:王剛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