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鄧小平誕辰110週年  >   要聞  >   正文

回望1978

2014年08月12日 15:13:0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轉發 列印

  ■微觀中國

  晏佳偉

  越是向前走,越是不能忘了來時路。歷史是現在和未來的鋪墊。最近,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就以一部電視劇的形式,呈現在國人的視線之中。歷史的厚重畫面,提醒我們:今天不少人也許視為理所當然的一切,曾經未必是理所當然。

  鄧小平誕辰110週年來臨之際,一部《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喚起了人們對這位“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緬懷與紀念。這部于8月8日在央視一套正式開播的電視劇,被@央視新聞概括為“再現1976年粉碎‘四人幫’到1984年實行全面改革開放的重要歷史。”@鳳凰網用幾個關鍵詞勾勒出這段歷史的重要節點——“粉碎四人幫”“恢復高考”“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幾乎都是人們記憶中難以抹去的重大史實。

  歷史中的鄧小平重回公眾視線,單從電視劇的角度來評價,文化名人、知識分子們各有所見。作為知名文化批評家,@葉匡政參加完《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看片會後,直言該劇有不小吸引力:“看了開篇十數集,確有新奇感。雖不能深度刻畫,但與過去主旋律,還是有些不同。很喜歡@北京人藝李光復扮演的胡耀邦,出鏡不多,給人印象深刻。”

  印象深刻的不僅是@葉匡政,看過電視劇後,廣東工業大學副教授@樂雲也給出一番好評。他認為該劇亮點有三:“一是真實,不回避歷史,實事求是;二是角度,以平視的角度,還原偉人的普通生活;三是生動,劇情生動好看,細節處理恰當。”

  不回避歷史,華國鋒、胡耀邦等前領導人物相繼出現,相較之前的文藝作品也脫敏不少;角度平視,可以從劇中鄧小平給兒子擦身體看出,生活化的表現頗具平民視角;細節處理也很精細,“慢慢彎下腰,弓著背,把手伸到床底下幫兒子撿螺絲刀”。在以往以偉人為主角的影視劇中,能兼顧得這麼好是不容易的。

  有人點讚,也有人做出不同解讀。《部落格天下》主編石扉客@床運專家就認為,這部劇最大的毛病是用力過猛,有些地方顯得很矯情。不過,石扉客話鋒一轉,也給出了讚賞:“(這部劇)亮點還是不少。”

  領悟完石扉客的態度,@中青報曹林對這正反兩面評價作了小結,基本可以概括當前輿論對該劇的看法:“從藝術上看,有人評價‘過度戲劇化的矯情’,出場人物無一形似神似;不過也有人評價,在觸碰敏感話題和歷史的脫敏上有不少突破。”

  藝術終究要回到現實,人們對電視劇本身言説再多,也比不上對劇中人的歷史回顧。普遍的評價認為,作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到“先富帶後富”,鄧小平帶領國人走向開放和市場,從而開啟了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

  關於鄧小平,評論家們從來不缺乏興趣。作為央視資深媒體人,@王志安堪稱鄧小平的忠實粉絲。在悉數列出鄧小平“摸石頭過河”“不爭論姓社姓資的問題”“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等名言過後,@王志安頗為感慨地獻上敬意:“這些語錄都是鄧小平展現出來的歷史智慧。在那個意識形態橫行,反對改革的勢力巨大的時代,沒有這些樸素而堅定的歷史智慧,改革隨時都可能流産。改革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配得上這個稱號。”

  同樣感慨萬千的,還有央廣駐湖北記者站站長崔彤@央廣山丹,這個生於上世紀50年代末的媒體人,感嘆“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受惠于鄧小平的”。那些産生過巨大影響的政策,“首先是恢復高考改變了我們的命運;其次是改革開放改變了整個中國,當然也包括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道路;再有就是中國的進步和發展進而影響和改變了世界。”

  無法否認的是,即使人們給予鄧小平的讚譽再多,歷史的局限也終究無法忽視。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尹鴻指出:“小平同志功勳卓著,但也許任何人也難以超越自己的歷史局限性。”

  無論如何,帶領國人走向富強的道路,鄧小平功不可沒。回望1978,反思當下,《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提醒身處另一個歷史轉折、歷史機遇期的當代人們,勿忘過去,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氣魄繼續全面深化改革。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