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鄧小平誕辰110週年  >   要聞  >   正文

媒體盤點習近平引用過的鄧小平名言

2014年08月12日 15:13:00 來源:中國江蘇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資料圖:2012年12月8日,習近平在深圳蓮花山公園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

  資料圖:2012年12月8日,習近平在深圳蓮花山公園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

12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廣東省考察工作。這是習近平在深圳蓮花山公園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蘭紅光攝圖片來源:新華網

  資料圖:2012年12月8日,習近平在深圳蓮花山公園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

  原標題:習近平引用過的鄧小平名言

  【學習小組按】

  美國《時代》週刊2014年度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人物名單,習近平繼去年入選後再次入選。為《時代》週刊撰文的前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評價習近平稱,習近平是繼鄧小平以後最具有轉型色彩的中國領導人,他穩健的風格中散發出自信,吸引了全世界思想領袖的目光。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鄧小平這句樸實的話曾經讓很多中國人潸然淚下,多年前,習近平在《樹立五種崇高情感》一文中引用了這段話,他要求黨員幹部“要學習鄧小平同志的情懷感。”

  悉數習近平的講話和書稿,他還引用過鄧小平的哪些名言名句?

  今天,學習小組帶你詳細梳理。

  1、“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習近平《之江新語樹立五種崇高情感》

  【原文】要做到情為民所繫,就要以黨的先進人物為榜樣,培養和增強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學習和樹立五種崇高的情感。一要學習鄧小平同志的情懷感。他説:“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二要學習雷鋒同志的幸福感。他雖然只活了22年,但他説:“什麼是幸福?為人民服務是最大的幸福。”三要學習孔繁森同志的境界感。他有一句名言:“愛的最高境界就是愛人民。”四要學習鄭培民同志的責任感。他始終把“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五要學習錢學森同志的光榮感。他把群眾的口碑當作自己無上的光榮。

  出處:鄧小平《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注:這是鄧小平為英國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的《鄧小平文集》英文版寫的序言,1981年2月14日)

  2、“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就是相信毛主席講的實事求是。”

  “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

  ——習近平《擺脫貧困跋》

  【原文】鄧小平同志今年的南巡,説過這樣的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就是相信毛主席講的實事求是。過去我們打仗靠這個,現在搞建設、搞改革也靠這個。我們講了一輩子馬克思主義,其實馬克思主義並不玄奧。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東西,很樸實的道理。

  鄧小平同志還説,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幹不出新的事業。

  我是崇尚行動的。實踐高於認識的地方正在於它是行動。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們不擔心説錯什麼,只是擔心“意識貧困”,沒有更加大膽的改革開放的新意;也不擔心做錯什麼,只是擔心“思路貧困”,沒有更有力度的改革開放的舉措。

  出處:鄧小平1992年1月南巡講話

  3、“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拳頭産品,創造出自己的世界品牌,否則就要受人欺負。”

  ——習近平在浙江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4年12月20日)

  【原文】品牌是一個企業技術能力、昝理水準和文化層次乃至整體素質的綜合體現。從一定意義上説,品牌就是效益,就是競爭力,就是附加值。關於品牌戰略的重要性,鄧小平同志早在1992年就曾講過:“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拳頭産品,創造出自己的世界品牌,否則就要受人欺負。”……這些年來,我們在創品牌方面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目前全省有45個中國馳名商標,列全國第一,83個中國名牌産品,列全國第二。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品牌發展之路,引導企業確立品牌意識,培育品牌、提升品牌、經營品牌、延伸品牌,做到無牌貼牌變有牌,有牌變名牌,培育更多的中國馳名商標和名牌産品,努力創造若干世界名牌,努力打造“品牌大省”。

  出處:1992年鄧小平南巡時的講話

  4、“我們要千方百計,在別的方面忍酎一些,甚至犧牲一點速度,把教育問題解決好。”

  ——習近平《擺脫貧困我們應怎樣辦好教育》

  【原文】有人會説,現在最矛盾的是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發展教育。當然,我們不能不承認閩東的實力薄弱,但總不能因為窮而不想辦好教育。也不能説,等哪一天富了,那一天再來討論教育問題。鄧小平同志曾經説過,我們要千方百計,在別的方面忍酎一些,甚至犧牲一點速度,把教育問題解決好。因此,我們辦教育,要舍得花時間,舍得花精力,舍得下本錢。“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問題是絕對不允許“等一等”的。現在不是議論閩東要不要辦好教育,而是要動手解決怎樣辦好教育的問題。

  出處:鄧小平在1988年9月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5、“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我們要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不是美國式的三權鼎立制度。”

  ——習近平《擺脫貧困發揮人大作用,把閩東的事業推向前進》

  【原文】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在戰爭年代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是我國根本的政治制度。現在需要的是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這一制度,而不是對制度本身有任何的懷疑和削弱。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我們要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不是美國式的三權鼎立制度。前一時期,曾一度出現“全盤西化”和淡化“人大作用”的傾向,這是要嚴肅批判的。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是在政治體制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我們各級幹部、黨員都要正確認識我們的國家制度、國體與政體。

  出處:鄧小平《在接見首都戒嚴部隊軍以上幹部時的講話》(1989年6月9日)

  6、“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是不可分的,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令和條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習近平在紀念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成立五十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原文】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並提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和執政為民的嶄新理念。實現人民當家作主,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共産黨執政的本質要求。五十年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總體上是向前發展的,但期間也經歷了一些重大挫折,一個重要原因是社會主義法制不健全。缺乏社會主義法制保障的民主,只能使國家陷入無政府狀態,使人民的民主權利難以得到保障,使國民經濟難以發展,使人民生活難以改善。所以,鄧小平同志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時特別強調,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是不可分的,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令和條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不斷加強,有力推進了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不斷完善。

  出處:鄧小平《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鄧小平文選》第二卷)

  7、“沒有穩定的環境,什麼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

  ——習近平在浙江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上的報告(2004年5月10日)

  【原文】崇尚和諧,企盼穩定,追求政通人和、安居樂業的平安社會,這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社會和諧穩定。……鄧小平同志不僅把創造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作為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和可靠保證,而且看作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他一再強調,“穩定壓倒一切”,“沒有穩定的環境,什麼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

  出處:1989年2月鄧小平在會見美國總統布希時的講話

  8、“人民跟著共産黨幹什麼?一求翻身解放,二求富裕幸福。”

  ——習近平《擺脫貧困把心貼近人民——談新形勢下領導的信訪工作》

  【原文】領導到府走訪,也是團結群眾,穩定大局的需要。鄧小平同志曾經説過,人民跟著共産黨幹什麼?一求翻身解放,二求富裕幸福。經過四十年的建設,我們閩東地區和全國各地一樣,在經濟、社會發展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於各種原因,一些山區縣、鄉農民的生活離“富裕幸福”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對於一些縣、鄉的貧困,在當前地方財政還比較困難的情況下,我們的一些同志不能老足“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而是要積極想方設法,根據群眾的反映和要求,努力為他們多辦事,辦實事,辦好事。

  出處:鄧小平1983年的談話

  9、“學習是前進的基礎。在不斷出現的新問題面前,我們黨總是要學,我們共産黨人總是要學,我們中國人民總是要學。”

  ——習近平《之江新語努力具備符合時代要求的知識結構》(2004年3月29日)

  【原文】我們黨自建黨以來,始終把加強自身學習作為黨員幹部的一項重要任務。毛澤東同志提出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的號召。鄧小平同志説:“學習是前進的基礎。在不斷墨Pl現的新問題面前,我們黨總是要學,我們共産黨人總是要學,我們中國人民總是要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江澤民同志再三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身體力行,在加強學習上為全黨樹立了榜樣。

  出處:鄧小平1951年5月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步兵學校成立暨第一期開學典禮特刊》的題詞

  10、“當前,也還有一些幹部,不把自己看做是人民的公僕,而把自己看做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權,特殊化,引起群眾的強烈不滿,損害黨的威信,如不堅決改正,勢必使我們的幹部隊伍發生腐化。”

  ——習近平《之江新語主仆關係不容顛倒》

  【原文】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鄧小平同志就明確指出了搞特權的危害性。他説:“當前,也還有一些幹部,不把自己看做是人民的公僕,而把自己看做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權,特殊化,引起群眾的強烈不滿,損害黨的威信,如不堅決改正,勢必使我們的幹部隊伍發生腐化。”黨員領導幹部是人民的公僕,人民是領導幹部的主人。這個關係任何時候都不容顛倒。如果不把人民群眾當主人,不願躬身做“僕人”,那就不配當一名領導幹部。是否牢記主仆關係、踐行執政宗旨,是否做到心繫群眾、服務人民,是否悟守為民之責、履行為民之職,始終是我們黨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衡量一個領導幹部作風是否端正的試金石。

  出處: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

  11、“我們拿到這個權以後,就要謹慎。不要以為有了權就好辦事,有了權就可以為所欲為,那樣就非弄壞事情不可。”

  ——習近平《之江新語權力是個神聖的東西》

  【原文】中國古代有一種哲理:國家之權乃是“神器”,是個神聖的東西,非“凡夫俗子”所能用。黨員領導幹部務必珍惜權力、管好權力、慎用權力。正確行使權力,掌權為公、用權為民,則群眾喜、個人榮、事業興;錯誤行使權力,甚至濫用權力,掌權為己、用權于私,則群眾怨、聲名敗、事。業損。秉公用權、廉潔從政,是領導幹部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鄧小平同志就語重心長地告誡全黨説:“我們拿到這個權以後,就要謹慎。不要以為有了權就好辦事,有了權就可以為所欲為,那樣就非弄壞事情不可。”這些年有的領導幹部犯錯誤,恰恰都與亂用權有關。

  出處:鄧小平《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62年2月6日)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國江蘇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