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首屆“中國-東盟網路空間論壇”  >   共建新絲路  >   正文

中國—東盟博覽會:海上絲綢新路民心相通交匯點

2014年09月18日 15:11:00 來源:新華網廣西頻道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與東盟山水相連、文化交融。民相親,在於心相知。文化是各國人民增進相互了解和友誼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多姿多彩的人文交流,拉近了中國與東盟國家人民的距離,增進了雙方友好互信,發揮著深化互利合作的紐帶作用。中國—東盟博覽會促進了中國特別是廣西與東盟各國的文化交流。

  海內存知己,共倡攜手發展大計;天涯若比鄰,齊聚人民聯歡盛宴。新一屆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揚帆啟航之際,著力於在人文交流方面打造更多中國與東盟甚至世界各國民心相通的交匯點。

中國—東盟人文交流的盛宴

  5月 29日,琳瑯滿目的文化展品,精彩紛呈的中國和東盟文化表演,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充滿濃厚的中外文化藝術氣息,讓前來參觀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文化展的人們大飽眼福。

  2014年是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首次在南寧舉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文化展,被列為文化交流年系列重點活動之一。文化展依託博覽會的巨大影響力,以展覽與論壇活動相結合的方式,為中國與東盟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合作搭建了嶄新的平臺,推動了中國與東盟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增進了解,推動了文化産業合作與發展。

  “中國—東盟博覽會首次舉辦文化展,充分表明文化交流與合作在中國—東盟整體合作中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中國文化部外聯局局長張愛平説。

  中國和東盟各國關係發展,既需要經貿合作的“硬”支撐,也離不開人文交流的“軟”助力。歷年來,中國—東盟博覽會框架下開展的人文交流活動,為雙方關係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營養,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每年的南寧民歌藝術節,與萬人聚會的中國—東盟博覽會交相輝映,大大提升了博覽會的人文精神;每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推出國家專題和旅遊專題展區,開展中國—東盟“魅力之城”的推介,將中國與東盟的友好交往由國家的層面深入到城市之間。

  借力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和東盟旅遊合作迅猛發展。東盟10國均已成為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目的地,雙方互為主要旅遊客源對象。

  同時,依託中國—東盟博覽會舉辦中國—東盟出版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出版論壇,廣西出版界全方位出擊,與東盟的出版發行機構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廣西新聞出版業連續多年在東盟國家舉辦圖書展。

  此外,中國—東盟傳統文化高峰論壇、中國—東盟音樂周、中國—東盟戲劇周等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接連上演。如今,在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帶動下,廣西文化烙上了清晰的東盟印記,東盟文化也加入了越來越多的廣西元素,人們正幸福地享受著這場豐盛的中國—東盟文化盛宴。

“南寧渠道”促交流增友誼

  6月17日晚,來自新加坡的索夫裏與新認識的廣西財經學院防城港校區的同學們一起跳完舞之後,格外興奮。第一次來中國的他開心地喊著,中國朋友真熱情,和中國朋友學習交流很幸福!

  在防城港這個美麗的北部灣畔城市舉行的“魅力東盟走入中國”文化之旅活動中,笑聲、掌聲、問候聲,充斥著每個活動現場;友情,親情,熱情,洋溢在城市的每個角落。東盟文化使者們的精湛表演,傳遞出了濃濃情誼。

  歌舞起,情意通。這只是中國和東盟各國人民友好往來、友誼之水常流常新的一個縮影。

  10年來,中國—東盟博覽會圍繞交通、科技、海關、質檢、金融、環保、文化、減貧、婦女、青年等,舉辦一系列會議論壇,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中國—東盟合作機制,形成經貿與人文相結合的複合型合作模式——“南寧渠道”,推進中國與東盟多領域合作不斷深化。

  為促進中國與東盟的留學生交流,2010年,中國政府提出“雙十萬計劃”,即到2020年,中國與東盟雙向留學生都達到10萬人。2011年底,中國在東盟各類留學人員已超過10萬人,提前8年實現與東盟10國教育交流的“雙十萬學生流動計劃”;2012年底,東盟來華留學生總數已突破6萬人。東盟在華留學生中,有1/5在廣西就學,廣西成為東盟留學生最多的省份。目前,東盟國家已經有6個國家在南寧設立或者正在設立總領館,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培訓中心、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青少年培訓基地、婦女培訓中心等落戶南寧。廣西與東盟國家締結了37對友好城市,數量居全國之首。

  中國與東盟各國人民之間,經由“南寧渠道”,彼此的友在空間的來往中加深,彼此的情義在時間的交流中坦誠,彼此的距離在相互的問候中靠近。

打造民心相通的交匯點

  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中國與東盟攜手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偉大戰略構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東盟的發展迎來了新的重大機遇。而2014年,被定為“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中國與東盟領導人共同選擇以文化交流的方式開啟雙方戰略夥伴關係的“鑽石十年”。

  “文化是中國與東盟重點合作領域之一。”中國駐東盟大使楊秀萍表示,中方願與東盟一道,繼續以文化為紐帶,鞏固雙方合作的社會與民意基礎。下一步,將圍繞落實《中國—東盟文化合作行動計劃(2014—2018)》,一是挖掘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內涵,為中國與東盟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人文支撐;二是充分利用現代傳媒,使文化交流深入普通民眾;三是推動更多民間力量參與,擴大文化産業合作;四是在更多東盟國家設立中國文化中心,搭建文化交流合作平臺。

  在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重點打造“海上絲綢之路”友好城市和人文交流圈,加強全方位的交流合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奠定更加紮實的人文基礎。

  作為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地,廣西將進一步發揮與東盟國家人文合作的優勢,建設中國—東盟聯合大學,承建一批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和留學生基地、建設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中國—東盟遙感衛星數據共用與服務的平臺,開展與東盟各國友好城市間的高層互訪、經貿往來、民間交流等活動,厚織廣西與東盟合作的社會基礎。推動建設一批經濟效益高,社會影響大的人文合作項目,不斷的擴大與東盟國家在教育、衛生、文化、體育、扶貧、生態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深化與東盟各國的旅遊合作,以海上旅遊、跨境陸游為突破口,以互免旅遊簽證為服務手段,擴大沿線各國的遊客往來,推動建設泛北部灣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旅遊圈,全面加強生態環境合作的保護,推動與東盟各國環保技術交流和産業合作。

  在民心相通方面,歷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圍繞旅遊、智庫、文化、出版、教育、法律、汽車拉力賽等人文領域設立了論壇和交流活動。“今後博覽會將舉辦更多的人文交流活動,增進相互了解和友誼,為睦鄰友好和深化合作奠定更堅實的民意基礎,進一步打造民心相通的交匯點。”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局長鄭軍健如是説。

  據悉,今年的中國—東盟博覽會亮點紛呈,將首次舉辦中國—東盟商事法律服務合作研討會、中國—東盟大法官論壇、中國—東盟國際攝影季等,繼續舉辦中國—東盟智庫戰略對話論壇、中國—東盟環境合作論壇、中國東盟文化論壇、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論壇等,進一步搭建中國與東盟多領域交流合作的平臺。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廣西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