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李克強出席東亞合作領導人會議  >   要聞  >   正文

中國-東盟合作:沒有完成時 只有進行時

2014年11月14日 10:4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核心觀點: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先人用一艘艘載滿絲綢、瓷器、茶葉等貨物的商船,沿著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揚帆駛向東南亞諸國……數百年來,大量華人“下南洋”,極大地推動了東南亞各國經濟的開發與發展。可以説,東南亞的近現代歷史是土著與華人共同書寫的。

  全球聚焦的北京APEC會議落幕了。趁熱打鐵,李克強總理帶著APEC的一些成果,趕赴緬甸首都內比都,開始了他任內的首次緬甸之旅並出席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

  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先人用一艘艘載滿絲綢、瓷器、茶葉等貨物的商船,沿著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揚帆駛向東南亞諸國。

  從《紅樓夢》中描述的來自爪哇的奇珍異寶,到電視劇《婚姻保衛戰》在緬甸熱播;從越南河內文廟裏古雅的漢字對聯,到印尼的貓屎咖啡飄香中國……有人説,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是一條開放的通商合作之路。貿易,無疑是海上絲綢之路最鮮明的標誌。

  沿著海上絲綢之路,中國與東盟走過的“黃金十年”成績斐然:中國連續5年成為東盟最大貿易夥伴,東盟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2012年,雙方貿易額達到4000多億美元。2013年東盟經濟預計將增長5.9%,中國則在7%以上,雙邊貿易額有望在2015年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

  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唐宋文明的發育,與古絲綢之路有著莫大的關係。而當今提出的“新絲綢之路”雖與古絲綢之路有著不同的內涵,但在同東盟各國合作發展方面,卻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2+7合作框架”、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一系列重大舉措也正在這樣一個思路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中國和東盟發展,既需要經貿合作的“硬”支撐,當然也離不開人文交流的“軟”助力。

  海外約有4000萬華人,而其中規模最大、經濟實力最強的一個群體就要屬東南亞華人了。他們在當地的各個領域、各個角落都有著驚人的影響力。比如,菲律賓華人和印尼華人,其財富在各自國家中都佔了相當大的比例。數百年來,大量華人“下南洋”,極大地推動了東南亞各國經濟的開發與發展。可以説,東南亞的近現代歷史是土著與華人共同書寫的。

  在緬中邊境的許多城鎮,中國遊客很難感覺自己身在異鄉:店主們對人民幣的喜愛程度溢於言表;當地的移動服務提供商是中國電信;一些旅館的房間號碼全部以“8”開頭,因為這是中國人最喜歡的幸運數字……

  中國古訓説“裏仁為美”。從古到今,沿著“海上絲綢之路”,中國與東盟的合作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我們已經走過“黃金十年”,站在“鑽石十年”的新起點,李克強總理此次出訪將進一步精細“打磨”中國-東盟關係,中國-東盟合作也必將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周姍姍)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國經濟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