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李克強出席東亞合作領導人會議  >   相關評論  >   正文

駐緬甸大使:李克強訪緬將推動兩國關係發展

2014年11月12日 08:21: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駐緬甸大使:李克強訪緬將推動兩國關係發展

  中國駐緬甸大使楊厚蘭説,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即將對緬甸進行的訪問是中國新一屆政府上任以來國務院總理首次訪緬,對弘揚中緬傳統友誼,推動中緬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1月12日至14日,李克強總理將應邀出席在緬甸內比都舉行的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並對緬甸進行正式訪問。楊厚蘭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對李克強總理訪緬成果表示期待。他説,李克強總理出席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是中國周邊外交的一次重要行動,有助於推進東亞區域合作、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楊厚蘭説,中緬關係目前處於新的歷史時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2011年,中緬建立了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2013年簽署了《中緬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行動計劃》,涉及政治、經濟、人文、安全、國際和地區事務等各領域,成為指導未來中緬關係發展的路線圖。

  楊厚蘭介紹説,政治方面,兩國保持高層交往,政黨、議會、軍隊、社會友好交流深入發展;經濟方面,中國作為緬甸主要貿易夥伴和外資來源國,兩國互利合作前景可觀;人文方面,社會文化教育等友好交流成果豐碩,佛牙舍利幾次赴緬供奉受到各方歡迎,緬甸成功舉辦第27屆東南亞運動會和第七屆東盟殘疾人運動會成為兩國文體合作的亮點。

  楊厚蘭著重介紹了中緬經貿合作的情況。他説,目前,中國企業在緬甸投資涵蓋科技産業、基礎工業、基礎設施、通訊、衛生、交通、農業、物流和文化等領域。既有中緬油氣管道這樣的互利共贏工程,也有農場、基礎工業這樣貼近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項目。經貿合作給雙方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2013年,中緬貿易額達101.5億美元,十年增長了近10倍。2014年1月至9月,中緬貿易額大幅增長185.1%,達177.5億美元。中國是緬甸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二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去年緬中貿易額佔緬對外貿易總額的近三成。緬甸也是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根據緬方統計,截至2013年底,中國大陸企業累計對緬協議投資總額達143.7億美元,佔緬吸引外資總額的32.5%,是緬第一大外資來源地。

  楊厚蘭説,緬甸在政治經濟轉型之後,中緬經貿關係也面臨新的挑戰。面對新形勢,中國在緬投資企業正在不斷提升自己應對複雜局勢的能力,認真了解和尊重緬社會文化、法律政策,履行好社會責任,提高項目透明度。他相信,隨著緬甸改革不斷深入,投資環境會越來越成熟,中國企業也會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合作前景將向著積極方向發展,造福中緬兩國人民。

  楊厚蘭説,中國有句名言,“親望親好,鄰望鄰好”。我們希望看到一個和平、穩定、發展和繁榮的緬甸,希望看到一個友好的緬甸。展望未來,中緬關係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一是中國政府把周邊外交作為外交優先方向,努力使中國的發展更好地惠及周邊,促進中國同周邊國家的共同發展;二是緬甸國內轉型及民族和解取得積極進展,將為兩國合作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和前景;三是人文領域交流日趨緊密,為傳承兩國人民的“胞波”情誼奠定良好民意基礎;四是中緬作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共同倡導者,在許多國際和地區問題上持相同或相近的立場,一直保持溝通和協作。(記者張雲飛)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