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誠信  >   信用知識  >   正文

宋超鵬:到底什麼是企業的誠信

2014年12月17日 16:11:00 來源:和訊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企業的誠信到底是什麼?是企業領導的口頭禪?是寫在墻上掩耳盜鈴的裝飾品?是銷售的策略?是應付上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遮羞布?誠信的對象僅僅是産品和用戶嗎?誠信的唯一目的是為了利益的最大化嗎?對此,我談幾點淺見:

  1、 沒有信仰與追求何談誠信?

  自從,共産主義的信仰成為不現實後,我國自上而下沒有信仰、追求,尤其是年輕的一代,不知道要追求什麼,信仰什麼,什麼是要弘揚的,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不正確的,對於是非沒有明晰的概念,思想混亂,沒有目標!這就使得誠信沒有了根基。

  2、“良知”的缺乏和道德的淪喪

  良知,是人們一種天賦的道德觀念,就是孟子所説的,“不慮而知”王明陽所説的“不假外求,是先而知之”,而且是“被聖靈充滿”的優良之知。人性的良知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知恥2、知愧3、知恩 但是幾十年的極左路線,摧毀了幾千年傳承下來的中華文明,良知和道德觀,人們失去了中華信仰的精粹,又沒有建立起新的與之相對應的信仰和追求,缺乏傳播中華文明,良知和道德的潛入和氛圍,人們都急功近利,刀下見利益,見金錢,只要能賺錢,只要有利益,什麼良知,道德,誠信可以統統不想不要!

  3、誠信不應是商家手中的“遮羞布”

  許多公司,工廠大門口寫的是“誠信為本,品質第一”、“真誠到永遠”、“誠信就是企業的生命”等等,可是問題屢出不禁,品質管理極其混亂,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現象時有發生,他們把誠信完全當成了應付上級和用戶的口號,當成了自己企業不講誠信,弄虛作假的遮羞布!

  4、“誠信”的對象不僅是用戶和消費者

  傳統觀念的企業誠信就是對用戶,對消費者的誠信,但是我認為一個好的企業,誠信所包含的內容,應更寬泛,是用每個環節的誠信最終構築了對用戶和消費者的誠信,企業如果不對供應商講誠信,給了原料或貨不能及時付款,甚至付款時百般刁難,那麼供應商就很難長期保證供貨的時間和品質,甚至會以産品品質的方式報復需方;企業對自己的員工也要講誠信,説過的事,提到的利益,員工做好了,做到了,就一定要兌現,哪怕企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也要想盡一切辦法去兌現,企業對員工講誠信,也要求員工對企業忠誠、講誠信,每個員工才能真正建立對産品對用戶負責的態度,才能誠信于用戶和消費者等等。也就是説我們企業的誠信,要處處講,時時講,不能看對象或設定範圍,讓誠信成為一種習慣,讓誠信體現在企業的每個環節和階段上!

  5、誠信應是企業核心價值的一部分

  企業講再多的文化,再多的價值觀,再好的核心價值,而缺乏誠信,缺乏良知,缺乏道德,都是無用的口號和廢話!良知、誠信、道德是企業法人、企業文化、企業各個環節正常運轉基礎。因此,我認為企業的文化,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的核心價值,一定要包含企業的誠信,良知和道德,而且要説到做到,做的比説的更好,試想一下,一個企業吧誠信,良知,道德表述在了企業的各個環節上,卻背地裏生産假冒偽劣的産品,坑害了用戶,消費者和國家的利益,那不是口是心非,虛偽的道德嗎?

  6、誠信是企業社會責任中最根本的責任

  有許多企業給貧困地區捐款,給災區捐款、捐物、出人、出力,非常熱衷於公益事業,很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但是,在企業的誠信和産品品質上卻問題不斷,這樣就只能對他們前者的公益活動和努力予以否定,因為誠信和良知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根本,沒有這個前提,一切都是虛偽的、空洞的!

  所以説,一個企業要想走向國際化,要想成為百年老店,誠信,良知、道德是基石!你再有宏大的理想和目標,再有創新的精神,發展的速度再快,如果沒有誠信,缺失誠信,企業就會像“冠生園、三鹿集團”等企業一樣,一夜之間垮掉!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俊偉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俊偉

原稿件來源:和訊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