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誠信  >   圖片報道  >   正文

大連:“油條哥”上海學藝 徒弟堅守誠信

2014年12月24日 16:01:00 來源:遼沈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姓名:張傳生

  年齡:38歲

  事跡:當食品安全的負面報道不時地刺激著普通百姓的神經,人們對舌尖上的安全日漸焦灼時,大連出了一位“油條哥”:他每天都要換新油,而且都是品牌的油,並且油條不加明礬。自從有了他的“良心油條”,大連街頭很多早餐點都打出了“健康食品”“安全油條”的牌子。

  責任語錄:放心食品是用良心做出來的。

  雖然“良心油條”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宣傳,但是由於成本很高,“油條哥”為了支撐店面已經負債20多萬。就在10月8日,“油條哥”的店關閉了,但當大家還在惋惜一個誠信商家消失的時候,一個月之後,“油條哥”的招牌又重新打了出來,接手的是“油條哥”張傳生的徒弟王景鶴。

  他帶動早餐市場“安全”

  2013年,在大連市中山區桃源早市內的一個早餐點挂出了“國標新概念油條”的招牌。這個早餐點的老闆就是張傳生。他在這裡為大連人炸無鋁油條,這種油條鋁殘留量不到國標的10%,1公斤油條裏鋁殘留量僅為8.61毫克,國標是點100mg/kg。“油條雖小,卻是全國人民都愛當早飯的食品,而且現在老百姓對安全食品如此重視,應該有商機。”張傳生説,除了利益,他覺得做“國標油條”還是個良心活兒,“我一個打工的,天天吃街頭油條都擔心,更別説那些生活講究的人,如果把‘國標油條’帶到大連,豈不是也能讓市民吃上健康食品嗎? ”

  油條的含鉛量低是吃得“放心”,而每天都要用新油炸油條就是“良心”了。張傳生的油都是賣給大連市廢油回收再利用公司,進價4元一斤,賣只有1元。“我不覺得是浪費,這是我對食客安全的保證,也是我的良心。”張傳生的油條為大連市民所喜愛,人們都叫他“油條哥”。

  自從有了他的“良心油條”,大連街頭很多早餐點都打出了“健康食品”“安全油條”的牌子。

  負債纍纍油條哥生退意

  “把良心油條從早市搬進店面是為了冬天能方便大家來吃。”張傳生把油條當作一份良心事業,而在他擴大經營後,卻被市場潑了一盆冷水。僅僅半年時間,由於成本過高,他就負債20余萬。

  良心油條的麵粉里加了蕎麥麵、玉米麵、糯米麵、大豆粉4種雜糧,1斤面打入1個雞蛋,所以一開始是1塊錢1根。但由於各種成本都在上漲,油條也賣到了2元一根。在桃源早市上,他每天僅賣油條就可以掙到一兩千元錢,而搬到店面裏以後,每天的營業額只有1000多元。

  今年“十一”之前,張傳生的店門口立了一塊牌子,上面貼著“油條哥”寫的一封感謝信,他説自己是懷著一顆無法平靜的心寫的這封感謝信,因為他做了一個讓自己難以割捨的決定,10月8日油條哥美食將正式閉店:“感謝廣大顧客。是你們用無私的大愛與支援助推著我們走到了今天,沒有你們就沒有“油條哥”的今天。”

  小徒弟傳承良心油條

  其實,“油條哥”並沒有走遠。

  閉店一個月之後,就在老店面附近幾百米的地方,又出現了一個“油條哥”。“師傅去上海學習新手藝了,他覺得光憑著油條不能保證經營。”22歲的王景鶴説。

  他是油條哥的徒弟,“我以前就是做早餐的,後來知道師傅的良心油條就來了,跟師傅學了將近一年了。”他説,“親身經歷了誠信做食品的酸甜苦辣,好不容易做出了這麼讓老百姓認可的油條,因為經營經驗不足出現了虧損就放棄,我自己也覺得可惜。”

  這個新的“油條哥”檔口是一位做麵食生意的老闆在自己的店面裏特意留給王景鶴的位置。這位老闆説,“我就是覺得這麼好的誠信食品如果沒有了就太可惜了。騰出幾平方米的地方讓老百姓能繼續吃到好油條,我覺得挺高興的。”

  王景鶴的臉還有些稚嫩,但是他肯定地説:“我還將像師傅以前做的那樣,讓老百姓來監督炸油條的過程。繼續堅持每天一鍋油,天天換新油炸油條;繼續堅持用非轉基因大豆,做豆腐腦打豆漿;繼續堅持改良油條的口感,做好吃又營養的油條。”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遼沈晚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