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誠信  >   權威解讀  >   正文

銀行的不誠信行為更要約束

2014年12月17日 15:01:00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北京西城區法院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該院受理的信用卡糾紛案9年激增50多倍,佔商事案件總量過半。這其中有部分消費者過度消費甚至惡意套現等原因,但究其根源,銀行髮發卡、亂收費、未盡告知義務才是源頭。

  作為一種高度專業的金融産品,從信用卡的産品設計,到格式合同制定,再到審發授信,甚至發生糾紛後把消費者告上法院,銀行的強勢地位和話語霸權自始至終。

  這些年來,銀行在追求發卡數量、增加業務收費上鉚足了勁,卻在規範服務、控制風險上提不起勁。在推銷信用卡時,銀行大力宣傳贈禮品、免年費、免息期等好消息,但對消費者相應義務責任和可能面臨的風險卻語焉不詳,從而頻頻引發糾紛。

  信用卡作為一種基於信用的銀行産品,信用要求既是對消費者的,也是對銀行的。如果説前者逾期不還是不講信譽,那麼後者不盡告知義務、不嚴格審查,甚至將信用卡發給資質不合格的申請人,不斷主動提升授信額度,變相引誘縱容消費者透支,同樣也是一種失信行為。

  沒有嚴厲約束,就沒有規範。當前,對消費者信用卡逾期已有嚴厲的懲戒機制。那麼,對銀行髮發卡、亂收費,同樣需要監管部門加大懲戒力度,同樣需要立法機構研究法律法規來加強約束。這既是責任對等,也是化解信用卡亂象的釜底抽薪之策。吳雨 姜琳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黃露佳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黃露佳

原稿件來源:福建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