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誠信  >   權威解讀  >   正文

“誠信認證”折射誠信稀缺

2014年12月17日 14:40:00 來源:中國教育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誠信認證”折射誠信稀缺

  11月29日,在長春市舉行的東北28所高師院校洽談會上,學生簽約處同時設立了“誠信認證處”。東北師範大學在招聘會現場提供“誠信認證服務”,用人單位一旦對畢業生資訊産生懷疑,可以進行現場認證。(《新華網》11月30日)

  面對畢業生投遞的海量簡歷資訊,用人單位可以進行現場認證,從而為人才市場中的“缺斤少兩”現象提供一桿“公平秤”。這種做法不但會有效遏制簡歷浮誇的現象,還會提高大學生就業的誠信度。

  在為“公平秤”點讚的同時,筆者也在深思,大學在招聘現場提供“誠信認證服務”,雖説可以甄別出學歷、證書造假者,也給那些想造假者敲響警鐘,或許還能抑制就業者不誠信的衝動,但還不是從源頭、從制度上給出的治本之策,仍屬於治標之策。

  要創造讓鳥兒能翱翔的藍天。在籠子裏,鳥是不會飛翔的,也飛翔不了的。如果把大學生比做鳥兒,那麼誠信、公平的就業機會就是藍天,希望各級政府完善誠信、公平的就業市場。既要有科學的頂層設計,更要有能夠有效操作的運作機制。全社會都要全心全意地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因為大學生就業不是教育部門、用人單位獨挑的擔子。如果僅僅是教育部門、用人單位殫精竭慮去做,沒有全社會的通力合作,即使是通過“公平秤”讓大學生學歷、證書不再造假,但也很難保證就業者不在別的地方造假。如果我們擁有公平的眾多的就業機會,廣大的大學生求職者有可以打拼的寬廣藍天,那麼他們還有必要花心思、花精力為求職去給學歷、證書造假嗎?此外,還要給予了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好政策,讓學生不想、不願、不屑去做學歷、證書造假的事,那麼也許“誠信認證”的事就不會成為新聞,而是人們的道德自律。

  “貨真價實,童叟無欺。”除了貨真價實這個要素外,還有一個更為深厚的要素即誠信公平。“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個人修養是“掃天下”的源頭。無論是誠信公平還是個人修養,其背後的土壤是一種文化,我們當下亟需的就是這種厚重的文化。與其為人才市場提供一桿“公平秤”,不如通過文化、制度、法律等機制為全社會建立更多的“公平秤”。(作者係天津中學教師)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黃露佳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黃露佳

原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