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嫦娥三號發射  >   要聞  >   正文

區域精細化氣象預報確保"嫦娥三號""零窗口"發射

2013年12月02日 09:07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嫦娥三號”即將發射升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施區域精細化氣象預報,確保衛星準確發射。

  在“嫦娥三號”任務中,發射場氣象部門主要承擔兩項任務:一是提供高空風探測數據,二是提供天氣溫度的預報。“影響火箭發射的主要是高空風,可直接影響火箭的飛行軌道。”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高級工程師江曉華説。

  氣溫是影響“嫦娥三號”發射的另一重要因素。“因為低溫火箭的助推劑是液氫液氧,對溫度有著極高的要求。”江曉華説,如果不能準確預報場區發射時刻的溫度,液氫液氧加注量的變化將影響火箭的推力。

  “‘嫦娥三號’的發射‘窗口’,也就是適宜發射的時間範圍只有3天,這對氣象預報的要求更高。”江曉華説。

  “我們開展了區域精細化預報:逐時逐段精確預報以發射塔為中心3公里範圍的氣溫、濕度、雲量、地面風、高空風等氣象情況,為‘嫦娥三號’創造最好的奔月條件。”發射中心氣象室主任汪正林説。

  氣象人員對場區30多年來的高空風探測資料進行了詳細統計分析,建立了天氣預報模型。自火箭進場以來,氣象人員每天通過放氣球和風廓線雷達探測,對8000米到12000米的高空風進行監測併為指揮部提供相關數據。隨著發射時間的臨近,對高空風的探測次數也不斷增加。

  “為了能準確預報發射場區發射階段的氣溫,我們確定的預報溫度誤差標準不能超過1攝氏度。”江曉華説。

  除對發射場區的氣候資料進行專題統計、分析研究外,他們還通過歐洲中心氣象局、中國氣象局和基地區域小範圍預報三個預報模式數值預報産品,分析發射場區的溫度、高空風和寒潮情況。此外,他們還增加了數字預報系統,從技術上為準確預報提供了保障。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尹賽楠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尹賽楠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